【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陳久友——我為祖國“焊”長空

發佈時間: 2018-05-28 16:38:5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曉黎 付寶利 | 責任編輯: 李佳

走進中國航太科工三院239廠熱加工部焊接組,總能看到航太首席技師陳久友在焊花中奮戰的身影。

頭戴面具,手持焊槍,火光四濺,是我們對焊工最基本的印象。走進中國航太科工三院239廠熱加工部焊接組,總能看到航太首席技師陳久友在耀眼的焊花中奮戰的身影。摘掉焊接防護面具,只有30多歲的他額頭已經佈滿了深深的抬頭紋;這每一道抬頭紋伴隨著他完成的焊縫,款款講述著航太“焊”匠背後的深情故事。

在外行看來,焊接作業的工況並不算友好,夏天濕熱的溫度、長時間刺眼的弧光以及焊花隨時可能帶來的高溫灼傷;不但艱苦而且危險。然而不深入了解焊接的人不會知道,焊接不同於其他工種的另一項巨大挑戰——長時間、不間斷作業。

陳久友碰上複雜結構的焊接關係,經常三四個小時連續作業。

航太元器件製造過程中,切削金屬可以一點點打磨直至接近精確尺寸;然而焊工手中的武器“焊槍”一旦通電,溫度驟然升高,航太精密部件金屬內部性能活躍起來,有且只有一次操作機會讓焊工完成一“焊”到位。這期間,焊工師傅不能吃飯、不能休息、不能去廁所,甚至端著焊槍的手都要長時間穩定,不能抖動;遇到關鍵焊點,甚至連眼睛也是一眨也不能眨。

陳師傅左手持待焊工件,右手穩穩端住焊槍,經常一幹就是一小時,碰上複雜結構的焊接關係,三四個小時連續作業也是常事。他長時間受力的手腕裹著醫用繃帶;厚重的防護服裏,包裹著常年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一次,他焊接油箱,由於太過投入,高溫金屬蒸汽將露出的工作服衣角瞬間燙焦脆化,他都渾然不覺。

陳久友説:“每一位航太人都是大系統的一個點,星點相連必將成就航太雄鷹的展翅翱翔。”

“給陳師傅一把焊槍,能將南北半球連接起來”車間的小徒弟們既是玩笑,也是欽佩。操作焊縫總長足以繞地球一週的陳師傅,他理解的焊接從來都不是簡單地金屬連接。“利用航太型材高溫變軟的特性,切削堆砌母料,焊接縫合成與設計圖紙完全一致的産品。”他總是從航太裝配的整體環節考量焊接分系統的配合,“每一位航太人都是大系統的一個點,星點相連必將成就航太雄鷹的展翅翱翔。”

去年夏天,一個金屬桶內插管道的結構,裝配要求六面體從外側同時焊接合攏。六個活動面板之間沒有受力點,使焊接變得異常困難。陳師傅憑藉對材料學、力學、熱處理、機械加工、金屬探傷等各方面知識的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先用木板模擬結構進行力學分析,再做出金屬試驗件反覆試焊。

陳久友與同事在工作中交流經驗。

幾經觀察思考,他利用箱體一側“巴掌大”的小窗,往裏面放進自製小鐵塊頂住六個箱體,兩兩對立面相互承受焊槍衝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緊急任務。陳師傅並不滿足於一次任務交付,他再次核實裝配順序,認為可以由內向外焊接解決受力問題。經過彙報工藝技術小組,及時與上級設計人員取得聯繫,召開專業評審會,設計人員一致接納陳師傅的意見,更改裝配方案,使得裝配時間大幅縮短,節約成本30%。

還有一次,産品油箱焊接結構複雜,陳師傅通過大量工藝試驗,確定合理的工藝焊接參數,首次實現了該型號油箱的廠內自製。後期他持續優化生産流程,提出更加合理的工裝改進方案,有效解決了油箱焊接合格率低、生産週期長的問題,效率提高近3倍,為廠內節省外協資金超過800萬元。

正在工作中的陳久友

這樣的事例在陳師傅身上不勝枚舉。“17年焊接工作經驗”、集團公司首席焊工、三院技術能手、航太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航太基金獎獲得者等多項技能榮譽稱號。陳師傅總是覺得自己的付出太少,得到太多。

陳師傅至今還記得四歲的時候,工廠的叔叔為他焊溜冰鞋的場景。當鐵架子、鐵片在他面前組合連接變成冰鞋——快樂、興奮,以及如魔法般神奇的“焊接”技術在他童年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陳師傅自己已經成為當年的“叔叔”,不過他焊接的是保家衛國的航太産品。

朱日和軍演中大飛機掠過鏡頭,電視機前陳師傅的兒子激動地跳了起來;陳師傅則默默坐在一旁的小凳上,嘴角上揚,“‘焊’衛祖國長空的成就感、榮譽感,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文/黃曉黎  攝/付寶利)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