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源委員談美術應試教育之憂[圖]

發佈時間: 2018-03-17 16:13:5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董寧 | 責任編輯: 董寧


 

    中國網訊 (記者 董寧)“你為什麼報考美術專業?你為什麼學畫? 如果拿這些問題來問一個學美術的學生,你聽到過最多的回答是什麼?”

    “被家長逼的,為了能讀大學,為了能讀本科……這些回答,聽起來有些令人痛心,可卻是相當一部分孩子的真實情況。”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知名畫家董希源在接受記者採訪中表達了對中國目前美術應試教育的憂慮。

他表示,近年來,伴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高等教育也在跨躍式進步。美術院校擴大招生,綜合院校增設美術專業,理工院校開設設計等美術相關專業,大大增加美術專業招生人數,降低了入學門檻,造成高考美術熱。特別是,由於專業考試相對內容單一,僅通過幾個月的短期應試的強化培訓,對幾張速寫、色彩、素描美術作品死記默寫、反覆倣畫,再按部就班地背誦高考美術題答案,考生就可以應對美術專業考試。

    此外,文化成績又要求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學美術來尋求出路,美術專業成了學生與家長的功利選擇。

     俗話説,理想來源於興趣,成功源於愛好。我們的學生,若不是因為喜歡而報考美術,不是因為具備一定的天賦和基礎而走上美術專業的道路,這對於美術創作、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是極大的不嚴肅。

     同樣,這樣的高考美術應試模式,以考試成績為導向,在幫助一些沒有美術功底的學生“圓大學夢”的同時,也忽視了美術教育的本真,偏離了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教育目標。通過考試進入高等院校的美術專業學生,常常缺乏美術專業知識,只會模倣樣板,創作非常單一,只是類型畫法技能型的表現,只會重復僵化的工匠式的機械動作,少有藝術家該有的個人才華和想像力。

     董希源認為,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忽略了學生發現自然美的能力,雖然使學生訓練了一套“好活”,但卻逐漸失去發現美的慧眼。有發展前途的美術苗子若只為功利考學,在考前重復的概念性訓練中,也會磨滅本有的敏銳的洞察力與感受力。

     只會默寫,不會寫生;只會技術,不懂藝術。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畫的過程中,缺乏精神活動和個性創新追求,即使掌握純熟的規定性動作,也會忽略藝術的本真。因此也有業界聲音表示,中國的藝術家擅于變幻風格,唯獨沒有真正的自己。

       董希源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我認為關鍵在於美術人才的培養。在此,我呼籲改革當前的美術應試教育模式,改革高考中單一的美術專業考試內容。同時,社會與學校要規範美術專業考前教育培訓,提高美術專業的文化課高考成績錄取分數,提高美術人才的整體文化素質,也杜絕為圓大學夢而選學美術的功利行為。美術教育要注重學生美術表現力和個性的重點培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精神,激發其自主意識。美術教育,應當立足於培養合格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美術人才。”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