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學動態》復刊40週年大型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發佈時間: 2017-12-20 13:00:0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何偉 | 責任編輯: 佟靜

    中國網訊 2017年12月17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經濟學動態》復刊40週年大型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經濟學動態》編輯部承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單位的9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上午的會議由開幕式和圓桌論壇兩個環節組成,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經濟學動態》副主編王立勝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動態》主編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經濟學動態》原主編冒天啟,南開大學原副校長逄錦聚教授先後致辭。

《經濟學動態》復刊40年真實記錄了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學界圍繞改革開放而探索中國經濟發展道路、貢獻經濟理論成果的艱辛歷程。高培勇所長認為,今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有別於以往的發展過程,需要更多地從中國現實問題中找經驗,在站穩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基礎上,吸收國外經濟理論中的優秀成分,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和發展實踐,提煉經濟發展奇跡背後的中國經驗和中國規律。

    蔡昉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經濟學動態》在過去的40年,為改革開放發展鼓與呼,從學理上幫助學術界逐漸提高了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解放思想,同時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經濟學學科。蔡昉強調,應當針對實踐,提出針對性的總結,並且能夠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們未來的繼續改革開放,同時更重要是的在學理意義上討論問題,同時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冒天啟研究員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民主、政治、依法治國的理念,為學術期刊引領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創造了寬鬆的學術環境。要鼓勵年輕學者多做貢獻,同時也要多讀經典著作。逄錦聚教授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要的使命是對建設現代化強國提出真知灼見,在理論和指導下實現宏偉目標,要聽取時代的聲音、回答現代人民的關心,提出我們有用的理論。

    兩場圓桌論壇的分別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和“中國道路:改革、發展與穩定”展開討論,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長江學者黃泰岩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楊瑞龍,《經濟學動態》原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春學,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黃少安,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長江學者黃桂田,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王鐳局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宗勝,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分別做了發言。

    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長江學者黃泰岩教授指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成熟的過程,我們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意味著還有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如何做,包括如何富起來、強起來,是一個理論體系,用來指導社會主義的發展。

賈康研究員在論壇發言中指出,中國道路當前最關鍵的認識就是化解主要矛盾,凝聚共識來克服困難,實現現代化。李稻葵教授強調,一個偉大的經濟實踐要想産生被廣泛接受的且願意流傳的經濟學思想,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經濟實踐是可持續的,要對其他的國家産生正面的貢獻。第二,經濟體要有長期政治上的主導性,而且還有長期精神文明的沉澱。第三,需要學科發展的自覺性,要充分認識這種自覺性,清楚經濟學當前的規律。

    《經濟學動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經濟類國家級核心期刊,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先生倡辦,許滌新題字,孫尚清為首任主編,創刊于1960年,到1964年停刊,1977年10月試刊,1978年1月正式復刊並改為月刊。《經濟學動態》復刊40年來“與改革開放同呼吸,與經濟發展共命運”。長期以來,《經濟學動態》堅持“雙百方針”,為繁榮學術,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完善和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經濟學動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為基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依據,積極組織、宣傳、引領學術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向。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