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酈越寧在拉坯機上拉制花瓶。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長山腳下的南宋官窯研究所,是一座30多年前落成的3層建築,墻皮已隨著歲月流逝而斑駁。就在這樣一座老樓裏,酈越寧一呆就是30多年。
1976年,國家啟動項目,嘗試恢復斷燒約700年的南宋官窯瓷器,指定當時的杭州瓷廠承擔研製任務。兩年後,剛進廠的18歲學徒酈越寧被分入研製組。1986年,研製組正式成為杭州南宋官窯研究所。
從技術員到副所長再到所長,酈越寧見證了這座工廠的時代變遷,成就了南宋官窯從一次釉到二次釉、三次釉的歷史性突破,也成為目前掌握該技藝的唯一傳承人。
南宋官窯所産瓷器“釉青如玉,胎薄如紙”,多次釉是其特有的燒制技術。對於南宋官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酈越寧來説,在纖薄的瓷胎表面上反覆燒釉,依然是不小的挑戰。“目前官窯二次釉的成品率僅30%,三次釉只有5%至10%”,酈越寧説:“我這些年的努力只是為南宋官窯的恢復作出鋪墊,更多的探索、完善需要幾代人接力來完成。”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