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宜興均陶工藝研究所中練習堆花技藝的“90後”工匠。 秦笑語 攝
9月16日,“此生只為均陶醉——方衛明均陶藝術精品展”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同期還舉辦了“傳與承——宜興均陶技藝學術研討會”,業界50余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為均陶技藝的傳承出謀劃策。
方衛明在會上表示,傳承均陶藝術不只是學習前人已有的創造,更不能光從表面上去因襲,或是守成不變,重要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除了拓展新的釉色外,他在創作設計中大膽嘗試其他種類的民間工藝美術表現形式,將其移植或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方衛明具有很強的吸收和轉換的能力,信手拈來、渾若天成,達到整體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使古法獲得了新生。
記者在均陶研究所的工作室中看到,五、六名年輕的學徒工正安靜地坐著,一手握著一團泥巴,一手的大拇指一點一點把泥堆到坯體上,捏成牡丹花的葉子或者盤龍的鱗片。“90後”學員顧玉婷已經在這裡學徒3年了,她告訴記者,“我學習堆花不只是為掌握一門糊口的手藝,更要通過上萬次的重復操作磨煉和提升自己的技藝和藝術修養,同時也多了一份非遺傳承的榮耀與責任。”
9月26日,方衛明大師工作室被認定為江蘇省首批工藝美術大師示範工作室。如今,宜興均陶的每一種工藝都有傳承人,由高級工藝美術師親自“帶徒弟”。
作為無錫太湖學院的藝術教師,方衛明之子、同是均陶傳承人的方薛斐近年來一直在大學課堂上介紹、推廣均陶藝術。他欣喜的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院專業學生開始了解均陶、愛上均陶,甚至慕名前來工作室拜師學藝。
“均陶藝術是高端的、時尚的藝術,年輕人願意學習它,我想這是非遺傳承最好的狀態。”方薛斐説。(秦笑語)
【人物簡介】
方衛明筆名樂山、均陶一粒泥,中國宜興均陶研究所所長,宜興市陶瓷學會會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實習基地導師,常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無錫太湖學院客座教授,江蘇無錫工藝學院客座教授。
1971年進入宜興均陶工藝廠涉足陶藝領域,40餘年勤奮追求,成為宜興均陶第一個全面手:集原料、成型、大拇指泥畫、制釉、燒成五大工種于一身,成就了精彩的大拇指堆貼花“民藝派”寫意風格,創造了“銅均釉”這一類似于青銅器感覺的新均釉。方衛明紮實的均陶堆貼畫工藝技巧,在創作思維,藝術語言與表現技藝的結合中達到了新的境界,形成了以傳統工藝手法所蘊涵的形神兼備的藝術風格,且超越傳統不斷創新取其精華,使均陶堆貼畫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
其作品博採眾長,拓古創新,特別對均陶造型和釉彩的和諧美有深厚造詣,風格古拙敦厚,流光溢彩。遠古的渾純、唐宋的風韻、現代的抽象、民間的韻味,渾然一氣,秀氣淡雅,恒久如新又藏古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藝”流派,在當今均陶藝術史上具有權威性地位和民族化風格。
1985年,其製作的“九龍千筒”等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文化部和德國美國等國家作為精品收藏。2009年、2011年受邀參加法國國際陶瓷藝術節和南韓京畿道世界陶瓷雙年展舉辦講座培訓班並現場展示宜興均陶絕技。《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和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先後報道,其撰寫的《均陶堆貼畫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等論文先後發表于《陶瓷學報》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