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兵指三支隊:身處荒漠心不荒 苦練精訓譜忠誠

發佈時間: 2017-08-25 08:21:5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裴希婷 | 責任編輯: 裴希婷

   【編前語】羅丹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局策劃推出的“網眼看武警·點讚英雄兵”網宣系列活動,就是借一雙慧眼,來一次尋美之旅。網眼即人眼,透過這扇心靈的窗口,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連日來,中央網信辦和北京市網信辦的領導和兩路採訪小分隊一起,深入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反恐一線,用腳丈量武警戰士的忠誠,用心感悟邊陲衛士的偉大。來吧,讓我們走進熱血軍營,聆聽強軍故事,品味“視覺盛宴”。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點讚!

  圖為武警兵指三支隊在沙漠中進行徒步行軍訓練。攝影 王博


身處荒漠心不荒 苦練精訓譜忠誠

——武警兵團指揮部三支隊弘揚“胡楊精神”新內涵紀實

中國網8月25日訊(記者裴希婷)有人説“這裡除了荒涼還是荒涼”,出門是蒼茫大漠,抬眼只有壁仞千山。也有人説“這裡沒有荒涼的人生”,只有一群忠於使命、矢志打贏的“鋼鐵胡楊”。他們在一次次苦練精訓中挖掘潛能,在一次次處突維穩中逢敵亮劍,在一場場生死較量中鐵拳出擊。這裡有“新疆鎮守維穩先進單位”、“擁政愛民先進單位”,這裡有“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中國青年衛士”……近日,記者跟隨“網眼看武警點讚英雄兵”活動來到武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指揮部第三支隊(以下簡稱武警兵指三支隊),面對面感受這群身處反恐維穩第一線的鐵拳利劍。

  圖為武警兵指三支隊進行叢林搜索訓練。 攝影 王博

  圖為武警兵指三支隊進行涉水訓練。 攝影 王博

  圖為武警兵指三支隊進行追擊射擊訓練。攝影 王博

礪兵為戰 培塑“胡楊精神”新內涵

喀什地區南有天山,西臨高原,東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勢極為複雜。

武警兵指三支隊駐地就在“阿(阿克蘇)喀(喀什)和(和田)”大三角腹地,執勤任務區6400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沙漠戈壁為主,環境處在民族聚居區、兵地結合部和維穩反恐前沿。這無疑給支隊反恐維穩任務帶來了極大難度。

惡劣複雜的環境條件是把“雙刃劍”,雖然是生活的“絆腳石”,但卻是鍛造反恐利劍的“磨刀石”。要想在特殊戰場、特殊戰鬥中取得勝利,僅做好日常訓練還遠遠不夠。

“魔鬼周”的訓練就在這裡有序展開。

複雜地形和惡劣環境是支隊官兵的天然訓練場。“魔鬼周”訓練每季度進行一次,持續7晝6夜,利用茫茫戈壁、沙漠腹地、懸崖峭壁等自然地形組織訓練。剛結束的第二季度訓練,官兵們冒著地表溫度50度的炙烤,全副武裝穿越沙漠戈壁,風餐露宿,開展了徒步行軍、武裝奔襲、野外生存、反劫持、掏窩點等戰術科目訓練,挑戰生理心理極限,錘鍊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和勇往直前、敢打必勝的戰鬥意志。

説起訓練,特戰隊員出身的支隊長劉新頗有一套。“在不斷挖掘官兵潛能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基礎技能與實戰應用的結合,不斷探索體能、技能與智慧的‘黃金’配比,量入而出,科學適訓。”劉新説。

訓練有素,還要思想過硬。支隊挖掘弘揚“堅韌不屈服,拒腐不變質、忘我不忘本、守土不守成”胡楊精神新內涵,先後被武警部隊表彰為“新疆鎮守維穩先進單位”、“安全工作先進單位”、“擁政愛民先進單位”、“先進基層後勤建設單位”,五次被指揮部表彰為“先進支隊”,先後涌現出十三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張磊、二十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提名獎獲得者劉新,“中國青年衛士”劉超智,排爆功臣趙明、楊暾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圖為武警兵指三支隊官兵在收穫勞動的果實。 攝影 王博

武警兵指三支隊的農副業生産基地的番茄豐收了,圖為戰士們採摘勞動的果實。攝影 谷名昌

豐衣足食 開墾大漠“南泥灣”

“這都是我們自己種的菜,沒有農藥,吃著放心。”正在田間忙碌的種養殖員饒國良指著面前的一塊韭菜地説。

走進武警兵指三支隊二大隊的“綠色家園”,整齊劃一的田地裏種著辣椒、番茄、茄子、冬瓜、金瓜等時令蔬菜,不遠處圈舍裏傳來雞、鴨、鵝、豬等家禽家畜的叫聲。

饒國良告訴我們,園子的佔地6.1畝,年産蔬菜2萬多公斤,畜禽9000公斤,可滿足150人每年6月至10月的蔬菜需求和全年的豬肉需求。遇到豐年,還能部分供給支隊機關、新兵營等單位。

像“綠色家園”這樣的農副業生産基地,在該支隊下轄各單位都已開闢。其實,這是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地區部隊的特色,利用駐地空閒土地建設農副業生産基地,既提高後勤保障能力,又節約伙食經費,既能自主調節官兵“菜盤子”,還能培養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戰鬥力的生成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

據了解,該支隊農副業生産基地共有53.4畝生産土地,年産蔬菜10萬多公斤,畜禽3萬多斤,全年生産收益130余萬元。

為了進一步落實“後勤變前勤”的要求,提高後勤專業兵能力素質,支隊每年定期組織基層單位種養殖員培訓,教授理論知識,組織參觀見學,發放“綠色證書”。支隊每季度會對農副業基地的管理、規模、生産技術等方面進行考核,不斷改善基層生産設施。根據官兵口味需求,及時調整種養植種類,豐富菜肉品種。

經過專業培訓和經驗積累,饒國良一眼就能看出園子裏蔬菜和畜禽的健康狀況,他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在食堂看到戰友們把餐盤裏的菜吃得凈光。

  

在武警兵指三支隊政治處主任劉海泉的幫助下,熱合曼·肉孜找到工作,也成家了。圖為熱合曼·肉孜的媽媽對劉海泉敬了個軍禮,表達心中的感謝。攝影 王博

武警兵指三支隊來到駐地所在小學給他們送去學習用具,教唱軍歌。圖為少數民族小學生為官兵佩戴紅領巾。 攝影 王騫

助民幫困 大漠開遍“團結花”

喀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駐地身處其中,一方面做好反恐維穩,一方面維護民族團結,早已成為工作常態。

伴隨著縫紉機的“噠噠”聲,記者們來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三師第四十四團的職工創業園的一家服裝加工分廠,120名團場少數民族婦女們端坐在縫紉機前勞作。

“以前我家裏就我老公一個人打工掙錢。去年知道這裡可以工作,我就來報名。現在每個月都能領到工資,上下班很方便,我很滿意這個工作。我姐姐和媽媽看到我在這裡很好,也報名來這裡工作了。” 問起這裡的工作情況,該師四十四團十三連的努斯曼姑·米吉提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因為培訓期間技術出色,她被選為了小組班長。

這間服裝加工分廠就是該支隊與兵團的援建點之一。去年,支隊主動聯繫師團,拿出100萬元維穩經費,為團場內兩家服裝加工廠解決了360個崗位的基礎設備。

“現在有了這些工作崗位,通過自己的勞動改善了生活條件,她們自己也變得自信和開放了,家庭地位得到改善。”該服裝加工廠負責人汪萍告訴記者。

民族團結一家親,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紙冰冷的文件。民族團結的友誼之花開在結對認親的拉家常中,長在豐富多彩的兵民聯誼聯歡中……

去年8月起,支隊官兵與駐地35戶少數民族居民以“一對一”、“多對一”等形式結對認親,閒暇之餘或節假日串親戚,拉家常,學民俗,唱軍歌,增進軍地感情,維護民族團結。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支隊政治處主任劉海泉的幫助下,“親戚”熱合曼·肉孜不僅找到了一份工作,還在工作中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前不久,支隊還幫這對新人舉辦了一場熱鬧的婚禮。

捐資助學也是該支隊群眾工作賡續多年的優良傳統。從黨員幹部率先垂范到全體官兵積極響應,每個人都是軍地“連心橋”上的一塊磚。該支隊每年捐資10萬餘元結對幫扶60名貧困學生。

愛心之路綿延在兵民之間,越走越長……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