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國防行】親測海防巡邏:一腳砂石一腳水,鋼澆鐵鑄守防線

發佈時間: 2017-07-23 12:48:4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裴希婷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鋼八連的戰士們就是在這條海防線上戍疆守土,堅守信仰。 攝影 裴希婷



      中國網7月23日訊(記者 裴希婷)這裡不是最長海防線,但卻是60多年走在海邊“不濕鞋”的海防線。這裡不是最艱險的海防線,但卻一致保持“艱苦奮鬥,拒腐防變”作風的海防線。這裡的邊界線並不分明,蜿蜒崎嶇,但守紀如鐵、作風如鋼的“底線”卻清晰硬朗……這裡就是被譽為“南海前哨鋼八連”的南部戰區陸軍某部八連。 22日,“同心共築強軍夢”網路媒體國防行的記者們來到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連隊,實地體驗海防巡邏,深感“南海前哨鋼八連”的稱號當之無愧。 

巡邏時背負的裝具:兩個背包、一個裝滿水的軍用水壺、一把槍、子彈夾和鋼盔,總重量20多斤。 攝影 裴希婷 

巡邏戰士們列隊整齊從營區出發。 攝影 裴希婷

記者體驗的是巡邏路線中最短的一條,全程約2公里,正常巡邏大約需要30分鐘到45分鐘。平時如戰時,不管距離長短,巡邏戰士們都必須背負20多斤甚至更重的裝具,包括兩個背包、一個裝滿水的軍用水壺、一把槍、子彈夾和鋼盔。為了不影響正常巡邏工作,記者團們跟隨在巡邏隊的後面。

剛出發時,記者們保持隊形,表情輕鬆。 攝影 裴希婷


剛出發時,記者們還能保持隊形跟在戰士們的後面。進入海防線,到處都是泥沙和碎石,以及衝上岸的植被、殼類,踩在沙灘一腳一陷,感覺沉重。巡邏戰士們勻速前進,但記者們的行進速度已經開始減慢,幾位年輕男記者的頭上開始冒汗,但依然能堅持。

鋼八連駐守在被譽為“特區中的特區”的橫琴島,與澳門僅一水之隔。從1952年9月奉命進駐橫琴島至今,見證了橫琴從“無人荒島”變成“開發熱島”,從“禦敵前哨”變成“開放前沿”的歷史巨變。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駐地如何變遷、任務如何拓展、生活如何改善,鋼八連始終永葆鋼鐵本色,高舉“艱苦奮鬥、拒腐防變”的精神旗幟,如鋼澆鐵鑄般守衛在祖國的海防線上,成為珠海特區一張亮麗的“精神名片”。

到處是碎石,道路開始變得崎嶇。 攝影 裴希婷

沿著海岸線,道路變得崎嶇,有的時候需要跨過礁石。行程還未過半,部分記者已經感到身上裝備的沉重,有人覺得肩頸的負重感明顯。幾個體格較大的男記者開始氣喘吁吁,額頭冒汗。記者團與巡邏隊的距離漸漸拉開,遙看前面的巡邏戰士,依然保持整齊的隊形,勻速前進。

抬眼望去,橫琴島與澳門雖僅一江之隔。過去,“這邊煤油燈,那邊霓虹燈”是這裡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連隊剛接防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盤踞在島內和澳門的敵對勢力經常利用美女金錢誘惑,企圖腐蝕官兵,拉連隊“下馬”。 1958年某天,坑道崗哨黃錫基執勤時,發現有走私偷渡分子從防區海灘登陸,被當場抓獲,偷渡分子見狀馬上從身上掏出了一把人民幣遞給他,央求放了他,可是黃錫基看都沒看一眼,當場拒絕走私犯,義正嚴詞地説:“我是代表六億五千萬中國人民在這裡站崗的!”

如今,隨著珠港澳大橋即將貫通,橫琴實現了與港澳的互聯互通,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但黃錫基老前輩的話一直激勵著鋼八連一代代官兵,駐守橫琴,為民站崗,六十年如一日,從未出現過差錯。

很多官兵練就了“飛檐走壁”的技能,在陡石峭壁上如履平地。 攝影 裴希婷

與巡邏官兵的“飛檐走壁”形成反差的是,跟隨其後的記者們,需要在保障人員的幫扶下才能通過。 攝影 裴希婷

除了小礁石,海防線上的大礁石高達四五米,需要借助繩索、梯子才能攀爬通過。繩子上的磨損和梯子上的凹陷,見證了官兵們經年累月的戍衛和作風入鋼的堅守。

“你們幾個保障人員,不要在岩石邊上玩!”一位指揮人員對著站在礁石邊上等待保障的小戰士們説。聽到“玩”這個詞,記者十分詫異,翻越這些兩三人高的礁石,一名記者至少需要兩三名保障人員接力幫扶才能緩慢通過,但在這些小戰士眼裏卻像“玩”一樣輕鬆。

看到記者的驚訝,這名指揮人員連忙解釋,上級為連隊配備了先進的視頻監視系統,可對防區實施24小時全天候監控,但連隊依舊堅持每天巡邏的傳統。擔任巡邏任務的官兵每天要在這樣的邊境線上來回六七趟,很多官兵練就了“飛檐走壁”的技能,在陡石峭壁上如履平地。


礁石陡峭,記者們在保障人員的幫扶下才能下梯子。梯子上的凹陷是官兵們經年累月巡邏的見證。 攝影 裴希婷

不管是什麼樣的路況,巡邏戰士們始終保持隊形,速度不減。不要以為海防戰士們單純在走路,他們都有一副“火眼金睛”,時刻保持警惕,注意海平面的異常,以及礁石背後的暗涌。個個都是“活地圖”,每個要點的地理坐標、水文氣象、方位高程和裝備性能都能牢記於心,做到“一口清、一摸準”。

如果説海防線是一條看得見的“線”,那麼波濤暗涌背後還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連隊陣地前方海域是養蠔的理想之地。一次,一位養蠔大戶盯上這塊“風水寶地”,企圖用重金讓原指導員劉雙鳳出租養蠔。劉雙鳳義正言辭地拒絕:“部隊嚴禁參與經商活動;更重要的是,那片海域屬於軍事防區。就是給座金山,也不能租!”

幾十年來,連隊官兵在這個“垂手拾金”的“黃金通道”裏,始終不鑽政策空子,不把人民給予的“免檢”信任當成賺錢的“綠卡”,始終不撈、不賺、不貪、不佔。正是這種敢於説不,不越底線的勇氣與堅守,讓八連歷代官兵守紀如鐵、作風如鋼,60多年面對誘惑一塵不染,60多年走在海邊不濕鞋,60多年無事故無案件。

礁石嶙峋,路有屏障,但隊伍始終有序,警惕性時刻保持。 攝影 裴希婷


體驗的路上,恰好遇到漲潮,沒法走沙灘,巡邏隊伍要沿著亂石堆走。距離較遠的礁石之間堆砌著木板和塑膠泡沫,成為海防線上特有的“橋”。如果礁石縫隙淩亂,沒有支撐點,淌著海水爬礁石也是家常便飯。記者一腳踩在海水裏,鞋裏灌滿了水,負重感驟增。巡邏官兵們年復一年,風雨無阻,迷彩服經常是濕了幹,幹了又濕,皮靴裏一腳砂石一腳海水,走起路來,砂石混合著海水滋滋作響。戰士們戲稱是“海水鹽浴+足底按摩”。

鋼八連看守的海域曾是一線戰場,如今成了最繁忙的國際水道。曾經看得見硝煙的戰場成為過往,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卻時刻警備。

那些年,澳門旅遊業蓬勃發展,不少人鋌而走險越境偷渡,反偷渡壓力與日俱增。“眨一眨眼,走私偷渡分子馬力一加就到對岸了!”原連長何東明介紹説。為此,連隊主動向友鄰單位學習反偷渡戰術,與地方警民建立聯動聯管機制,教育官兵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要求人人都具有在夜間辨別浪濤聲,划槳聲和馬達聲,並根據船形和馬達聲分辨各種漁輪和軍用船、艦艇的能力。保持“睡覺也要睜只眼睛”的高度警覺,接連抓獲了多名偷渡份子。

鋼八連的榮譽墻。 攝影 裴希婷


    風雨征程半個多世紀,如今,隨著珠港澳大橋的貫通,橫琴實現了與港澳的互聯互通,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南海前哨鋼八連”鋼澆鐵鑄守海防的作風永遠不變。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