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委員會中國香港代表蔡冠深在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上致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香港出席回歸二十週年慶典時,宣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並見證了相關協議的簽訂,此舉在華南以至東南亞一帶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回應。在今日于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上,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委員會中國香港代表蔡冠深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央提出的另一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和“一帶一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又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機遇。
據悉,主題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主禮嘉賓有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原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等。
眾所週知,灣區是世界經濟的增長極和科技創新的領頭羊,美國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和日本的東京灣區,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與三大世界一流灣區比較,蔡冠深認為,包括了珠三角九個地級市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卻有著非凡實力:面積最大、人口最多,GDP是中國總量的10.8%,是東京灣區的3/4,更是舊金山灣區的1.8倍,經濟總量位列全球最10大經濟體,“已是世界級的灣區”。
“這片得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熱土,不但在過去三十多年間同心協力,成功打造出最大的世界工廠,而且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增長潛力最大的風水寶地,”他説,“數據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將達到2.5萬億美元,有望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經濟體;20年後,粵港澳大灣區 GDP 總量有望突破5萬億美元,甚至有機會超過東盟10國的GDP總量。屆時,粵港澳大灣區將是名副其實的全球首席大灣區,‘一帶一路’的樞紐,中國以至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這一切在蔡冠深看來,並非紙上談兵。為此,致辭中,他給出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首席的四大“堅實基礎”:一是在開放發展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其次,經濟活動規模可與世界一流灣區並駕齊驅;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化程度較高,且具有獨一無二的“一國兩制”政策優勢;四是創新要素資源豐富,創新科技支撐系統強勁,具有打造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灣區的重大基礎。
港有信心發揮獨特優勢 攜內地企業共同走出去
最後,他強調指出,港回歸20年來,在中央政府以及全國人民支援以及香港同胞的不懈努力下,香港這個高度外向型的城市,經受住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保護主義抬頭、關貿壁壘增強等一系列嚴峻考驗,保持了繁榮穩定,風采依然。
他指出,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也曾多年趕超紐約和倫敦,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集資地。“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亞洲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他説,“改革開放至今,香港依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佔全國外來投資總額的五成以上。”
他續指,香港健全的法律體系,與國際完全接軌的營商環境,強大及多元化的高端服務業人才,聯通全球的市場網路和人脈,以及中西交匯的文化,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財富。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化落實,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以及高鐵香港段的啟用,他指出,香港與珠三角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快捷,香港與內地的心也將貼得更緊。也因此,香港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更好地融入內地經濟高速發展的洪流,更好地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與內地企業一起攜手走出去,共榮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