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黃飛:分級診療,重點在強基層[圖]

發佈時間: 2017-03-10 07:06:4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楠  |  責任編輯: 楊楠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飛

分級診療制度是醫改五大基礎性、系統性的制度設計之一,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突破口,關係到醫改的成敗。廣東省委、省政府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從改革發展全局的高度,硬體軟體一起抓,強基層、補短板,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夯實分級診療基礎。

一、強基層是硬道理

近年來,廣東始終堅持強基層、建機制,將提升縣級以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為突破口,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從2016年起,省財政三年統籌安排112億元,重點支援縣級公立醫院關鍵設備購置、遠端醫療建設等項目。2017年1月6日,省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意見》,省衛生計生委和省財政廳制定了配套實施方案,提出11項主要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2017-2019年,廣東各級財政將投入500億元,重點投向粵東西北地區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改善基層服務模式等,特別是縣級醫院建設、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婦女兒童醫療機構建設。為調動基層積極性,在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礎上,允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保持公益一類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實行縣招縣管鎮用。“十三五”期間,重點是要把這些項目落實好,把這些政策用好,徹底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面貌,補齊建設和能力兩塊軟硬體短板。

二、讓優秀的人才願意去基層當全科醫生

在發達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實現,靠的是一支強大的全科醫生隊伍。人人都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是我們的願景。當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迅速展開,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學人才缺口是必須克服的難點。為培養和留住全科醫生,廣東用政策引導給全科醫生體面的薪酬待遇,讓更多優秀的人才願意做全科醫生。從2017年起,廣東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2個全科醫生特設崗位,除享受單位發放的績效工資和各項津補貼外,省財政給予每崗每年補助6萬元,此外,廣東還將增設全科醫生職稱系列,職稱評審上向全科醫生傾斜。深圳羅湖醫院集團明確要讓全科醫生的薪酬是同級專科醫生的1.5倍以上。

三、以病人需求為導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過去,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相互競爭,大醫院“大小通吃”,主要原因是各自的功能定位沒有落實好,醫療服務碎片化、不連續。要以病人需求為中心,構建協同性醫療服務體系,關鍵是優化資源佈局,推動功能整合和資源共用,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要上下聯動。國務院和廣東省政府出臺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都對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城市大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要將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轉至下級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多發病常見病的診療服務,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強調轉變服務模式,明確醫療機構急慢分治服務流程,暢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和護理院等慢性病醫療機構之間的轉診渠道,推進形成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服務模式。

在當前醫療服務格局中,推動分級診療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是建設資訊、業務高度統一的醫聯體,最好是人財物也統一,讓彼此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大醫院和基層不是競爭關係、不是鬆散的,而是根據病人的疾病診療需求進行有序高效的協作。

四、以“縣域內住院率”為指揮棒,引導資源下沉

這幾年,廣東將縣域內住院率作為考核各地黨委政府的一個重要指標,明確以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左右為目標,加強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引導醫療衛生資源下沉,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問題。

評價“大病不出縣”,縣域內住院率是一個很好的綜合性指標,縣域內住院率提高了,説明縣級以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了,更多醫保資金留在當地了,老百姓看病不用奔波到外地了,醫療費用下降了。廣東利用住院患者病案首頁數據,堅持對全省縣域內住院率和患者流向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全省醫療衛生服務的現狀,精準統計各市、縣的區域內住院率,全面掌握全省患者流向、流出本地患者的主要病種、流出數量、流出後的診療費用等情況,尤其是貧困人口的醫療衛生服務情況。2015年,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重新佈局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工作,確定珠三角6市對口支援粵東西北8市,41家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58家縣人民醫院,實施一縣一策、精準幫扶。2016年上半年全省縣域內住院率達到80%,比2015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