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建州60年 大理邁向繁榮幸福新征程

發佈時間: 2016-10-21 11:55:5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婉晴  |  責任編輯: 黃婉晴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中國網北京10月21日訊 (記者 黃婉晴)2016年10月20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週年新聞發佈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召開。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成立於1956年11月22日,全州國土面積2.95萬平方公里,轄1個(縣級)市、11個縣、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生活著白族、漢族、彝族、回族等13個世居民族,2015年末戶籍人口35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白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週年。60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全州上下艱苦創業、悅意進取,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將大理建設成了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民族團結、人民生活幸福的魅力白州。

60年來 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農業生産落後、工業基礎薄弱是建州之初大理經濟“一窮二白”的真實寫照。自治州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理州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做大規模、提升品質、增強後勁,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紮實抓好園區建設、産業培植、城鄉統籌等重點工作,經濟實力明顯提升。2015年,全州地區生産總值突破900億元,是1956年建州時的64.9倍; 財政收入152.4億元,是建州時的2847倍;工業總産值967.5億元,是建州時的1612倍;農業總産值366.7億元,是建州時的281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2億元,是建州時的447倍。經濟結構趨於優化,三次産業比例由1956年的59.7:21:19.3調整為2015年的21.5:39.5:39。始終堅持把社會事業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打造滇西教育中心,初步建成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學校佈局得到優化,辦學條件極大改善,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5%以上,高考綜合上線率連續十多年保持全省前列。衛生事業較快發展,醫療衛生機構由建州時的88個發展到現在的1888個,衛技人員總數由969人增加到16129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各項健康指標明顯提高。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建成文化館(站)112個,圖書館13個,村級文化室602個,農家書屋543個,建成資訊資源共用工程縣級中心13個、鄉鎮網點110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99.85%,各族群眾活動難、看書難、看報難、上網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文化遺産和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持續推進,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56個(其中國家級25個,省級52個、州級135個),是雲南省最多的州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16項、省級31項,居全省第一,2011年被文化部批准為“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平安大理建設紮實推進,多年來全州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先後兩次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州”稱號。

60年來 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提升

地處滇西、群山阻隔的特殊地形、地貌一直以來是大理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建州60年來,在國家和雲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大理州攻堅克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開啟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新篇章。1956年至2015年全州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911.15億元,年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全州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649.37億元,比建州時增長67643倍,年均遞增20.74%。滇西中心城市建設加速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取得成效,中心集鎮和特色小鎮建設步伐加快,全州城鎮建成區面積達179.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2.21%。交通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全州公路總里程達1.96萬公里,是建州初期的15倍,公路密度發展到每百平方公里66.38公里、每萬人56.05公里,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總里程376公里,佔全省的9%。鐵路運營里程達245公里,在建里程約299公里,廣通至大理鐵路擴能改造、大理至瑞麗鐵路、大理至臨滄鐵路正加快推進。大理至攀枝花鐵路已經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同時列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 “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通村公路里程達1.7萬公里,全州110個鄉鎮、1144個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大理機場開通航線16條,2015年旅客吞吐量達126萬人次。全州共建成水庫614座,總庫容達8.23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46.14萬畝,小灣、功果橋、龍開口、魯地拉等大中型水電站建成發電,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投入使用。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移動4G信號覆蓋到行政村。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各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1   2   3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