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大國大時代十月談:價格改革攻堅克難“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 2015-10-30 19:53:4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若冰  |  責任編輯: 宋若冰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中國網1030日訊 今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主辦的《大國大時代》時事系列報告會召開,報告會圍繞當前價格改革形勢,就價格機制有關的民生熱點問題深入解析。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北京發改委委員李素芳、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許光建出席報告會,並作精彩演講。

報告會圓桌討論
 

    隨著10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公佈,價格改革迎來新的里程碑。意見指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的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範圍將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路型自然壟斷領域;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將基本完善。

    市場決定價格,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近年來,價格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務價格陸續放開:醫療、能源、交通運輸等領域價格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價格改革,使得市場逐漸在配置資源中起關鍵性作用。

    去年11月份以來,改革漸入佳境:藥品、軍品、部分交通運輸、郵政、公共服務等近60項商品和服務價格許可權,被放開或下放;隨著電價改革啟動、天然氣價格並軌和鐵路貨運、環保價格逐漸理順,重點領域價格疏導機制正在形成。這一切被國內外輿論高度評價為“1992年以來力度最大的價格改革”。

     然而,伴隨而來的是輿論和百姓的期盼和疑問:價改下放到地方如何落實?相應的法律機制如何調整配套?醫療價格會不會“越改越貴”?水、電、氣等民生價格改革,如何有效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一系列的問題,考驗著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氣。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啃下硬骨頭,打好價格改革攻堅戰”。他指出,30多年的價格改革,改變了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價格體制。目前97%以上的商品的服務價格都已經由市場競爭來形成,黨的十八大,特別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價格改革又取得了新的進展,被稱為是1992年以來又一輪力度比較大的改革。

    他表示,目前政府定價項目在過去已經大力放開的情況下,又大幅度減少。具體表現在:政府定價大幅度減少,農産品形成機制和調控在不斷完善,新一輪電價的市場化改革順利啟動,非居民天然氣價格機制基本理順,居民階梯氣價逐步推開。

    北京市發改委委員李素芳提出“因地制宜調價格,兜住民生底線”。她以北京為例介紹,作為特大型城市,北京資源消耗量居全國第二位。為保障城市安全運作和資源節約,近年來根據居民與非居民、基本與非基本資源,探索創新改革,水電氣等重要資源實行階梯價格,非居民領域,側重還原資源的商品屬性;此外,通過調整環保服務價格,倒逼企業升級;推進公共交通改革,提升城市出行效率。程式方面,完善強化聽證制度,民意徵集範圍擴大、注重成本公開和定調價機制建設。

    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許光建指出,十八大以來價格改革進展成主要體現在加快價格放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資源配置效率更高。他特別強調,價格改革中的關鍵因素是政府要正視自身的角色,要保證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政府既不能錯位、越位,也不可以不作為。為了優化政府價格治理,他提出三條途徑:一是完善政府定價目錄;二是健全政府價格管理和監督機構,三是完善配套措施,保障低收入的正常收入。

    圓桌討論中,專家普遍認為:實現改革,需要理順現行價格體系中的重重矛盾。既有經濟形勢、社會發展和生産關係變動帶來的客觀上的結構矛盾;也有中央、地方、市場經濟體間的利益矛盾;還有價格體系實體和程式間的矛盾。這個過程,將考驗政府作為改革者的智慧、勇氣和魄力。(記者 宋若冰)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