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由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在新疆烏魯木齊市開幕。圖為上合組織前秘書長、吉爾吉斯斯坦前外交部長,公共政治研究所所長伊瑪納利耶夫·穆拉特別克發表大會演講。中國網 鄭亮 攝影
中國網6月26日訊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于6月26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上合組織前秘書長穆拉特別克·伊瑪納利耶夫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全文:
吉中關係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上合組織前秘書長穆拉特別克·伊瑪納利耶夫
再次成為友好鄰邦
1991年,我們兩國再次成為親密鄰邦。在20多年的時間裏,吉中兩國為雙邊關係發展做了很多,在各個領域和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進展。兩國代表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開放、互信和睦鄰原則以及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接觸為基礎,建立起全面和不斷鞏固的政治協作機制。建立堅實的合作法律框架,以此為基礎于2002年簽署友好合作條約。逐年加快和強化兩國經濟、金融和信貸以及科技合作;擴大人文交流。中國對剛成立不久的吉爾吉斯斯坦的大規模和多元化援助在吉中關係構架中佔據特殊地位。
21世紀吉中關係發展所呈現的創造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不僅是一種新的體驗、新的階段,這也是兩國人民之間友好、和平與發展以及戰略合作的新聯合之路。
從概念上講,吉中兩國合作的原則與方向體現在以下幾種方式:睦鄰友好,和平共處;多元化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繁榮;吉中兩國人民相互尊重對方的選擇,彼此不干涉內政;尊重和支援兩國獨立和主權。全面促進保障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按照上述理念推進兩國關係發展要求中方考慮在其中亞外交政策發揮重要作用的因素和情況: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針對中亞地區相互理解的規模與程度;地區因素,包括中亞各國之間的關係;其他國家因素,主要是美國,特別是其在“瑪納斯”機場建立空軍基地之後;各類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組織在該地區的活動。
吉爾吉斯斯坦按照相當簡單的方案構建對華政策:除按照上述領域和原則開展合作外,我們的國家還需要中方在建設民族國家、獨立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問題上予以支援。
如何制定吉爾吉斯斯坦政策的內容已經寫入1998年確定的“絲綢之路理論”中。其中,中國被賦予我國在各領域對外交往中主要合作夥伴之一的角色。
今天,中國在吉爾吉斯斯坦公眾心目中有兩種形象。
首先,對中國愈加感到“懼怕”,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中國已經成為未來世界霸主和侵略者。
第二,不斷對中國取得的成就刮目相看,這種情況伴隨著吉爾吉斯人不斷增加對中國歷史、文化、傳統醫學、體育以及漢語的興趣。
這兩種相互對立的“印象”長期共存。很顯然,第一種形象的産生是由於客觀介紹中國的俄語和吉爾吉斯語材料缺乏或嚴重不足,缺乏溝通和相關的具有宣傳解釋性的人文活動。
獨立多年來,吉爾吉斯斯坦對華關係正在緩慢但穩步改善,我們彼此間已經可以就雙邊關係中激進且積極的變化進行討論。
中方既沒有就人權問題,也沒有針對投資和法律環境問題,以及有關在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國公司和企業狀況,對吉爾吉斯斯坦提出嚴厲的意見,這一點對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和民眾同樣重要。
吉爾吉斯斯坦的商業機構對與中國合作表現出極大興趣,很多優勢決定了這一點,例如,地理位置相鄰、行為文化某些方面很相似、中方合作夥伴不會對彼此間合作預設條件,特別是在涉及法律和經濟責任方面。
永作好鄰居
現在,有關“亞洲世紀”或“中國世紀”即將到來的未來學範疇的議論非常普遍,但這並沒有得到所有中國政治家、外交官和學者的贊同。然而,有一點很清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政治和全球經濟發展中最具決定性的積極因素之一。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作用只會進一步增強。
新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自己的國民提出“中國夢”這一國家構想,旨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不言而喻,“中國夢”立刻吸引了許多國家政治家、外交官和學者的關注。
習近平主席當選後很快便對吉爾吉斯斯坦進行了正式訪問。中國同行在吉爾吉斯斯坦對“中國夢”的本質與發展潛力的解釋得到了廣泛的政治和公眾支援。中方代表講述了“中國夢”的外交政策組成部分,特別是關係到我國和中亞地區的內容,以及雙邊和多邊合作原則和機制,還有“中國夢”的構想將在未來10年為吉爾吉斯斯坦及中亞其他國家帶來哪些積極影響等。
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國家期間,在阿斯塔納提出了共同建設和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想法,指出“以創新合作模式為基礎,以期進一步加強歐亞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根據這一設想,新的經濟走廊將覆蓋太平洋至波羅的海地區,並形成涵蓋歐亞大陸30多個國家及超過30億人口的大市場。習近平主席還強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念旨在利用統一的政策工具,努力打造統一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促進貿易自由化、貨幣流通和人員往來的進程,逐步構建起大規模區域合作體系。
人們經常會爭論,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是否會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加入的其他一體化和聯合機構之間産生衝突。然而,如果認真、客觀和專業地審視所有這些聯合發展項目,那麼,如果再付諸一些努力,就不僅可以避免矛盾,同時還可以協調各領域活動。
理解實施上述項目體現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中國與俄羅斯是該組織領導者,而其他如吉爾吉斯斯坦等小國是這些世界主要大國在該組織內的平等合作夥伴,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形式上的平等,更體現在各國同為上合組織的平等成員。
不言而喻,作為一種外交政策工具,中國外交政策同樣是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構想的工具,並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其針對國際政治和外交政策中最根本問題立場的連續性,例如,中國拒絕霸權主義。順便説一句,這一論斷已經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吉爾吉斯斯坦期間簽署的“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中得到證實。
中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中增加了一項內容:將互利共贏補充到和平、發展與合作這三大原則中。
周邊外交正在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優先事項。在此背景下,正如中國外交官所説,中方將在四大關鍵領域開展行動:保持傳統友誼;忠於自己對鄰國的承諾;實現互惠互利;確保寬容與包容性發展。
中國外交承諾“不以我們國家的標準評判他國內部事務”引起各方特別關注。
鋻於中國外交政策增強對中亞領域交流與合作,在吉爾吉斯斯坦面前,如上所述,正在出現新的發展機遇,也許應該開始制定與中國合作的新理念。這一理念應該基於對我們兩國永遠是好鄰居以及以善良和開放態度對待彼此的理解。
在訪問中亞國家期間,習近平主席講述中國對本地區外交政策時特別強調以下幾點:中國與該地區各國之間的關係歷史悠久,並擁有共同的歷史命運;中國尊重該地區主權國家的選擇,並已準備好支援各國所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無意在該地區事務中佔據領導地位,不會致力於打造對該地區的影響力;中國認為,該地區巨大的工業、貿易和金融潛力將會促進擴大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周邊國家也會因此獲益。
想來,打造吉中兩國合作的新理念應該考慮到上述情況。要明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還將與安全問題以及擴大文化等領域合作密切相關。
因此,我認為確定吉中兩國合作新理念的一些重點迫在眉睫,如:必須協調一致努力清除吉中兩國民眾世界觀中有關過去的宣傳報道的“返祖現象”。這將有助於加強和擴大兩國之間的人文合作,鞏固兩國民眾更加積極和密切相互了解。必須鼓勵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開展項目合作,儘量避免形成“施與受”的金融和經濟關係體系,旨在加強“合作夥伴”關係模式。必須加強兩國在地區和國家安全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在該領域的活動規模。同時,積極並以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吉中兩國之間存在的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