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網最費的就是手套,往往是縫縫補補的使用 本報記者 袁琛 文圖
石壩上的小縫隙不填將會後患無窮
“別看這石頭縫隙不大,但這兒要不填補充實就會出大事,就相當於拿小刀在大動脈上割了一刀,後果將極其嚴重。”50歲的金師傅一邊看石頭縫隙一邊敲打石頭,以便有合適的石頭填放在空隙處。
4月15日,天空飄著小雨,正在建設的1.3公里長的黃河大荔雨林段防護應急工程卻沒有停工,施工隊的師傅們正在加班加點,在保證工程品質還要趕在汛前完成。陜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日前要求各地加快水毀防洪工程修復進度,確保按時完成水毀防洪工程修復任務,為今年安全度汛奠定良好基礎。
42歲的孟嚴民是陜南山陽人,和他一起幹活的都是山陽的老鄉,家裏有少量的農田可以自給自足,富餘勞動力的男人則要出去打工賺錢。一群人住在壩附近的房子裏,吃完午飯抓緊小憩。下午,他們站在拉石車裏去上工,每人領取幾片鉛絲網,背著網向河灘邊走去,看著一排排移動的網在黃河邊成為一道風景線。
38歲的于華智把鉛絲網鋪好,把石頭從土坡一塊一塊地搬運到鉛絲網上,石頭擺放是有講究的,“石頭的結構都不一樣,要把石頭壘起來就需要仔細地挑選,然後用榔頭敲打不規則的石頭,好將一塊一塊的石頭堆積起來。用鉛絲編織成片或籠,內裝散石封蓋,組裝成箱籠狀,被稱為鉛絲石籠,對固根抗衝、穩定埽體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