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北極》王建男影展在京舉辦 還原真實北極[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0-17  發表評論>>

《生命北極——王建男環北極攝影觀察(17回合)作品展》10月11日-24日在北京卓展購物中心舉行。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生命北極——王建男環北極攝影觀察(17回合)作品展》10月11日-24日在北京卓展購物中心舉行。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攝

中國網10月17日訊(記者 倫曉璇)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生命北極——王建男環北極攝影觀察(17回合)作品展》10月11日-24日在北京卓展購物中心舉辦。影展共展出了400多幅作品,展覽分為三部分:人文部分,包括“漁獵民族”、“聚落風情”、“迎接太陽回來”、“新淘金時代”等;生態部分,包括“地貌”、“天象”“物種”;“概覽”部分,分為“北極表情100”和“17次北上回眸”。

攝影家王建男出生於哈爾濱,“冰城”哈爾濱的獨特文化,為他後來的北極情結奠定了基礎。在王建男的人生裏,他扮演過許多角色:教師、攝影記者、報社社長、企業家……而如今,他是當今世界上僅有的環北極探查人文生態的觀察家。有人稱王建男是哈爾濱走出的“因紐特人”。

從2005年到2013年,王建男17次進 “北極人文圈”,考察了北極8國103個人居點和生態區,以紀錄攝影和田野考察的方式,圍繞人居點觀察記錄當今北極的人類生活,拍攝了3萬餘張照片,撰寫筆記百萬餘字。這看似龐大而又專業的工作背後,卻是王建男與夫人呂曉琦堅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大眾攝影器材完成的。他要堅持做“平凡人做的事”,向人們昭示:北極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在接受採訪時,王建男説,在展覽上,他聽到觀眾最多的評價便是“震撼”兩字。王建男呈現出的“真北極”,不僅衝擊著大眾的眼球,更觸及了以往大眾傳播的盲區。在格陵蘭北部的一座小島上,王建男吃到了夏季時運輸到島上的速凍蔬菜。而更讓他驚訝的是,儘管有著昂貴的運費,蔬菜的價格卻平易近人,有的甚至比自己在國內買到的蔬菜還要便宜。這完全顛覆了人們往日對北極的印象。

在探索北極的道路上,王建男與妻子面臨著諸多挑戰:惡劣的自然條件、語言上的障礙、發給當地政府的郵件石沉大海……一次,為了獲得更好的拍攝機位,王建男向上攀爬一座山坡,卻忽然陷在沼澤般厚厚的積雪中。他掙扎著爬出來,卻在事後才得知,即便爬上那座山坡,也什麼都看不到。這次“驚魂”卻讓樂觀的王建男悟出“人生哲學”:人生有時候也莫過於此,曆盡千辛萬苦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到最後卻發現一場空。王建男自認是個“偏執”的人,這些常人眼中的困難,在他看來卻只是一种經歷,他更享受“活在過程中”。

不難發現,在這些作品中,北極的“人”是王建男關注的重點。而最讓王建男深思的,是那個曾經馳騁在大自然中,如今卻已漸漸消失的族群——因紐特人。

一位因紐特青年曾經對王建男説:“在家裏,長輩們抱怨我們不講因紐特語,在外面,人家又嫌我們的英語太爛。我們很無奈……因為,我們既不是現代文明的一部分,也不是祖先的後代……”這番話久久回蕩在王建男耳邊,讓他難以忘卻。現代文明衝擊著這個曾經以漁獵為生的族群,他們享受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便利,卻也有更多的困惑。他們的民族性已漸漸被同化,這種“被消失”的文明讓王建男深思,他決定拿起相機,用鏡頭記錄下這漸行漸遠的民族和文化。

未來,王建男還要繼續走下去。在他接下來的計劃中,他將再用8到10年的時間走遍北極原住民永久住點。

1   2   3   4   5   下一頁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倫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