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口氣 點一盞燈——父子47年守望燈塔[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1-21  發表評論>>

父子守望 圖片故事 父子47年守望燈塔 守望 燈塔 大海 漁船 韓發光

2013年1月7日,海南文昌,為南海捕歸的漁船引航,韓發光父子孤守著文昌鋪前鎮潮灘灣唯一的一座單標點三度角燈樁,堅守46年。 圖片作者:張茂/CFP

挑扁擔的航標工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執拗的父子倆了。兒子韓群疇已經“接班”11年了,老父親還是放心不下,“我怕你搞不懂,我得跟你走一趟。”韓發光叨念著,顧不上腿上還有不久前的摔傷。韓發光1939年生人,太陽和海風經年累月浸潤的黑紅髮光的臉,和無比粗壯的長手臂,讓人老遠就能認出,這是個幹過力氣活的老農民。老父親手臂有勁,是幾十年裏挑扁擔抬航標電池練出來的,“幾個村委會搞拔河比賽,只要我爸在裏邊,我們村準贏。”韓群疇説爸爸時臉上漾著驕傲。兒子很遺傳父親的模樣,韓群疇高瘦健壯,一個70後的青年人,讓人過目不忘的卻是一雙蒼老的大手,比父親手心的繭還硬還厚,手齡感覺像經了一個世紀,手背還爬滿皺紋,這一點上,父子倆最像。

村裏人都知道這對航標工父子,説他倆都會挑百斤重的扁擔,走了一生的灘塗路,領著那點錢幹這種受罪的活兒,虧了。

可老韓和小韓不覺得。

“要是想值不值的事兒,那就早不幹了,還用40多年後才合計?”韓發光的老伴陳瓊菊説,“他們倆對那盞航標燈比家親,我還比不上那盞燈!”

陳瓊菊説的燈,是文昌鋪前有名的潮灘灣岸線頂角的航標燈,也叫三度角燈樁。它與北部的木蘭頭燈塔、南部的抱虎角燈樁,連成一條半月線,將海南島東北地區沿海岸線與大南海勾出一道美麗的弧度。無數個深夜,三燈閃亮,遙遙的呼應,瓊州海峽水道歸來的漁船,遠遠望見燈,心就落下了,回家。

為守住這份發著光的美好景致,韓發光父子一生面對著孤獨和無盡的灘塗,父子倆家在後亮坡村,距單標點最近的直線距離有5、6公里,每天來回十幾公里護標,關鍵是這段距離上根本沒有路。

數十年,徒步護標的途中,與父子相伴的有三樣:野鳳梨樹、芒草和木麻黃。

單程5、6公里的距離,不遠吶!想天真了,跟韓群疇一起走,竟用了近2個小時。這裡沒有現成的路,先走上一段牛車拉出來的土埂,然後是長長的一段細礦砂地,然後再是土埂,後又是深草叢,再然後是灘塗,晴天裏走路,五分之四的路程都是踩著細砂,要拔著腿走,如果遇到雨天,每一腳都陷進砂泥裏,情況更糟。可這又是最快到達單標點的靠牛蹄子走出來的唯一的一條道。

1966年,韓發光27歲,小夥子揣著1塊5毛錢的航標工工資,扛著一袋袋生産隊“贊助”的水泥和沙上路了。他和幾個村的漁民一起,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在潮灘灣距岸線1海裏多的大海中一塊圓礁石上建燈樁,就是最早的三度角燈樁。“那時候漁船沒有航標燈太危險了,我們就把燈建在海上,射程遠,並且直接就可以警示這裡有礁石,船隻避讓。”韓發光説。

航標燈要亮,靠的是一節一節的乾電池。從此,韓發光就把換電池這活兒攬下了。乾電池小腿肚那麼粗一個,一匹多磚高,一箱36個,每只乾電池5斤重。電不耐用,過不上一個星期就要換。電池靠郵局成箱的往鋪前鎮運,只運到鎮裏。從鎮進村又是十幾公里土路,就要靠挑。途經村外的小河,韓發光又是船、又是擔子,往返幾趟才把電池運回村,再挑到單標點。

從村到單標點的路真難走,電池要挑110斤才夠用,挑重在細砂地上走,可想而知的艱難。

頂著酷暑是常態。大毒日頭曬著,砂地輕鬆蹭上40度,老韓光著腳挑著扁擔,無遮無掩,臉曬得生疼,腳燙得更疼。走到一半,豪雨兜頭澆下,沒遮沒避。老韓説,有好多次,大熱天往單標點走,知覺都變了,寬褲腿裏像有蟲自上而下在爬,翻開看,是大串的汗滴在順著大腿流。老韓路上實在挑不動了,就想辦法,分批“肩負”,先挑50斤,走1公里放下,再返程去挑剩下的60斤,來來回回,快步路上都要多半天時間。

1966年到2002年,老韓36年如此“走”過。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相關新聞
·圖片故事:千里高鐵歸鄉路[組圖]
·圖片紀實:玉樹孤兒學校——110個孩子110個夢想
·圖片故事:六旬老太舞動足尖上的夢[組圖]
·圖片故事:都市賣煤人 用艱辛換取溫暖[組圖]
·圖片故事:一個北大老爸的家庭學校樣本
·[圖片故事]24歲男孩的秦腔旦角夢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責任編輯: 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