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人民代表艱難之際更加認真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來自人民、根植人民的優勢,凝聚起億萬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磅薄偉力。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兩手抓”,科學確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力有序部署政府各項工作。
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集包容性、平等性和開放性于一體,能夠以制度化的形式有效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更好地實現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病患者,給予人性關懷;人民群眾擁護中央決策,萬眾一心齊心協力投入抗“疫”。
從完善宏觀政策制度體系層面,就必須平衡好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保持政府手段和市場手段並重。保持底線思維,切實防範疫期政策引發後續的經濟金融系統性風險。
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迎難而上、盡銳出戰、攻堅克難,確保取得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黨中央于2月23日下午在京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儘管疫情來勢洶洶,但我們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堅強政黨的領導,堅如磐石的制度昌明和全體人民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國人民有著必勝信心,一定能夠也必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團結奮戰的光榮傳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這兩次重要會議把主題、主軸、主線相互貫通,目標一致、邏輯契合,制度建設是關鍵也是落腳點,改革是抓手更是行動方案。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適應新時代發展必須堅定不移的大方向。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我們黨堅定的制度自信和政治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十九屆四中全會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和我國經濟社會向更高品質發展、我國社會制度趨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九大鮮明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向世界作出偉大宣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奮鬥成就偉業。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取得翻天覆地、驚天動地、撼天動地的歷史偉業,就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
新中國的誕生,為中國人民把這一偉大構想付諸實踐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確立了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國家制度。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意見,事關促進現代産業體系培育和發展,又切中當前制約現代産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