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措施來打造出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打造不出來風險巨大),中國經濟表現如何對實現中國夢的關係可以套用一句老話,有錢不見得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
儘管國際經濟持續動蕩,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中的分量和擔當越來越重,這一點也不可阻擋。中國一定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新的思路,譜寫新的樂章。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只要産品夠新、夠好,想創業的人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找到市場。他們只要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獲得成功就能夠生存,這完全改變傳統創業的內涵,我們真正進入了大眾創業的時代。
通過簡政放權給市場更大自主空間,通過政策紅利給市場增添信心,為創新、創業大潮營造一個低成本、高預期的環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持續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出籠之後,馬上就有地方推出了城鄉一體化試點。把握好中央提出的“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有利於破解城鎮化施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利於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最大的困難還是破行政化,破“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要變行政主導變市場主導的城市發展格局,這個難度確實是比較大的,因為有既得利益者一定不願意放棄自身利益。
北京的發展之所以存在現在這麼多問題,主要是來自“自私病”、“行政病”,因為北京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特權,獲取了足夠多的資源。所以北京要疏散功能,疏散利益,更多地去行政化,以市場作為主導。
即使保定承擔一些中央事業單位、行政單位,以及一些教育功能也不代表就是“副中心”,作為行政副中心乃至經濟副中心是有可能的,過於炒作不利於京津冀一體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北京的發展之所以存在現在這麼多問題,主要是來自“自私病”、“行政病”,如今“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保護太多,所以北京要疏散功能,疏散利益,去行政化,以市場作為主導。
建設生態城市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二是技術。在節能低碳和生態文明時代,中國必須要有一些原創技術的貢獻,也要借鑒歐洲國家的技術和經驗。但最關鍵的仍是要有一個寬鬆的土壤和氛圍,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多作用。
最近,一些地方大造新城、濫建新區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新型城鎮化方興未艾的背景下,“造城”之風提醒我們:城市新區再也不能走粗放型的發展老路,迫切需要走出一條可持續、集約型的發展新路。
中國經濟升級版,意味著更強的創新實力、更優化的經濟結構、更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意味著更高的收入更充分的就業、更藍的天更清的水、更穩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實的百姓心態。正是在經濟的轉型升級中,我們一步步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文化基礎,一步步走近瑰麗的中國夢。
中國經濟升級版,意味著更強的創新實力、更優化的經濟結構、更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意味著更高的收入更充分的就業、更藍的天更清的水、更穩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實的百姓心態。
對於現在圍繞城鎮化的各種爭議要採取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也要鼓勵各種不同的聲音冒出來。畢竟現在對於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將面臨的各種挑戰、風險,尤其對於新思維能否真正落地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要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有些關於城鎮化的重大問題還需要更深入地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進中國城...
今年中國經濟要想保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可持續發展,核心的“牛鼻子”是擴大內需,建立內需型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