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韓超:深海“飛行”兩萬里

時間:2022-11-07 10:25:13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仝明磊 謝東升 黃葉舟 丨 責任編輯:孫玥

4月的南海熱浪滾滾,備受矚目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正處於濕拖纜剪切最緊要的關頭。在瞬息萬變的海流之中,ROV要尋找到機械手與濕拖纜剛好呈90度的位置,用恰當的力度和速度剪切。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有可能讓兩者黏連,造成機械手扯斷、水下機器人鎖死和整個項目的停工。

關鍵時刻,一個年輕人走進中控室,所有人的心終於懸了下來。“有他在,沒問題!”

這個“鎮得住場子”的年輕人就是我國自主培養的第一代ROV領航員、首個獲得國際權威ROV總監的中國人——韓超。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過程中,韓超帶領ROV領航員操控ROV進行深水作業(李浩瑋攝)

外國人能行的,中國人也不差!

海平面以下300米,是人類潛水施工的極限,而這裡,卻是ROV的主場。ROV是水下機器人,它的操控者被稱為ROV領航員,由於培養難度大,這群人也被稱為“深海宇航員”。國外甚至有人斷言,中國可以把宇航員送入太空,但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培養出自己的領航員。

2007年,韓超加入海油工程,當時控制間裏是清一色的外籍員工,韓超和中方員工只能在甲板上當雜役。

時年22歲的韓超,就是雜役之一,南海的烈日常常將他曬得頭暈目眩。他內心十分渴望能進控制間觀摩學習,但“老外們常常對中國ROV領航員請教的問題置若罔聞,”甚至輕蔑地表示,“想深海飛行?再等20年吧!”

這深深刺痛了韓超極強的自尊心,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拿回ROV話語權,外國人能行的,中國人也不差!

既然別人不願授之以漁,就必須自己探出一條路來。然而,從0到1絕非易事。ROV由三萬多個精密部件組成,光操控臺上的按鈕就有1200多個,更涉及通訊、飛行、機械、電腦等20多門學科。為了摸清ROV的脾性,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韓超幾乎天天泡在控制間和維修間,反覆拆裝ROV的機械零件,不停翻閱設備資料,誓要弄懂每一個專業詞彙。

為了練好飛行技能,韓超趁著外籍監督休息空隙,抓住每一個實操機會來練習,下班後的時間也不放過,在其他人眼中,甚至到了有點“瘋狂”的程度。“經常看到他拿著一個滑鼠或圓珠筆唸唸有詞,見到別人打招呼也不理。後來問他,才知道他是在用它們演練飛行線路。”同事徐玉寧説。

由於能夠實操ROV的機會實在太少,韓超就自創“土方子”演練飛行線路。他把滑鼠線當兜住ROV的纜線,讓滑鼠線纏在幾根柱子上,想像如何操縱ROV繞出來。經過整整5年的刻苦訓練,31歲的韓超成為了我國第一位持證ROV總監和國際上最年輕的ROV總監,帶領團隊擺脫了對外籍ROV人員的依賴。

韓超認真維修保養ROV設備(李浩瑋攝)

手握安全和效益,必須慎之又慎!

高超的技能和過硬的心理素質,讓韓超迅速成為急難險重項目中團隊的主心骨。

2012年,韓超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項目——荔灣3-1深水海管鋪設水下支援項目。該項目作業水深跨度從200米至1400多米,這也是ROV團隊第一次執行深水作業。

時值南海颱風季,風大浪急,十多噸的鉤頭上下起伏超過5米,稍有不慎,四五千萬的設備就會瞬間報廢。ROV幾次嘗試下水作業都以失敗告終。

“到底什麼時候能挂上鉤?”對講機裏,業主的催促聲越來越急。船舶一天待機費用高達幾百萬,稍微一個環節的滯後,都有可能給項目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千鈞一髮之際,韓超靜靜地坐在操作臺,屏住呼吸,緊盯監控,恨不得把腦袋伸進螢幕裏。就在準涌浪間不到1秒的穩定間歇,韓超快速操作ROV,一舉將挂環卡進了鉤頭,所有人長舒了一口氣。

2017年底的一天,南海某油田一處海底電纜被漁船刮壞,業主找到府來。碰頭會上,業主直接打斷部門領導的介紹,開門見山地問韓超:“別的我不管,這天氣,ROV究竟能不能下(水)?”韓超心裏也繃得緊:按照作業規範,2.5米浪高不允許ROV下水,而那天的海浪已經接近6米。誰來承擔這個風險?

一圈人全盯著韓超,等他回復。猶豫片刻,韓超拍板,“有辦法,可以下!”他調整好船向,凝神等待那幾秒鐘的天機,“不能頂著波峰下,一個浪頭就把ROV頂上來了,要順著波谷處迅速推下水”。

最終,韓超嫺熟地操作ROV,成功完成水下作業,業主驚嚇地直呼他為“韓大膽”。不過,韓超靠的絕不是一身膽,而是深厚的基本功和縝密計算。“ 我們前期做過波段實驗,我算了下,6米浪高在ROV的負載極限內。”

這一年,31歲的韓超成為了國內首位也是國際上最年輕的ROV總監,而全球獲得這一殊榮的人員不超過500位。

每次作業後,韓超都會仔細檢查電液線路和元器件,確保設備狀態良好(李浩瑋攝)

我們負責打頭陣!

2019年,我國首個1500米自營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開工建設的消息傳來,韓超激動地跑進領導辦公室主動請纓:“這個項目我們負責打頭陣吧!”作為ROV領航員,探索更深的海底是韓超一直的夢想和使命。

然而,在超千米深水複雜海況下操作ROV,難度不亞於“太空漫步”,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大約增加1個大氣壓,哪怕領航員的手指一次不受控的跳動,都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ROV的舞臺雖然在海底,但成敗卻取決於陸地準備工作。韓超始終堅持在出海前準備好所有的施工程式,就像演員登臺前反覆演練每個動作。他牽頭編制每一次的設備下水方案,參與專家審查會上百個,組織陸地測試100多次,識別並解決了30多處風險作業點。

在對“深海一號”大氣田海管路由預調查作業中,ROV作業範圍從130米到1560米,平均收放一次ROV需要耗時2小時左右。為了提高水下調查效率,減少設備收放頻次,韓超帶領團隊創造性地將定位信標全部改成ROV系統供電,不僅效率提升了50%,ROV還“一口氣”在水下憋了足足219小時,期間沒有出現任何故障,刷新了中國海油ROV單次下水最長時間記錄,節約成本近千萬元。

2021年3月9日,“深海一號”主臍帶纜施工遇到了大難題,由於水位太深,終端接頭髮生大幅度偏轉,兩台 ROV多次糾偏均以失敗告終。

“暫停!暫停對接!”韓超立即通過對講機發出急促的指令。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在巨大的水壓下,再繼續就會造成接頭損傷或ROV纏繞,給項目投産帶來重大影響。

在與團隊進行仔細商討後,韓超親自指揮兩台ROV,配合將臍帶纜拉起離開海床,再讓ROV反方向回轉,成功將纜體轉到正確角度,實現臍帶纜UTH(臍帶纜終端接頭)和SDU(水下分配單元)精準對接。最終,“深海一號”大氣田臍帶纜海上安裝較計劃提前了22天,節約成本2800多萬元,為項目按期投産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工作15年以來,韓超帶隊完成上百個海洋油氣工程海底施工作業,在寂靜深海中“潛行”超過2萬里,相當於在海底走了一個長征路,並帶出了國內第一支全華人ROV作業班組。他的故事被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等眾多中央主流媒體報道,並與黃文秀等傑出青年,一起登上《國家記憶》紀錄片,並且成為首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專題報道的海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