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開

時間:2022-10-25 10:31:09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崔艦亭 吳曉偉 李福起 丨 責任編輯:孫玥

“37°XX.XXX′N、121°XX.XXX′E,這就是耕海一號永遠的家,這朵“海上花”終於開了,再次感謝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將士們”。5月26日淩晨1點30分,耕海一號在完成拖航精就位後,項目負責人緊緊抓住了船舶中心航海首席專家李大煒的手。

17個小時的連續作業,所有的疲憊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三名船舶拖航指揮,勝利242船16名在船船員都為這一刻感到驕傲,因為平臺被譽為煙臺海上新地標。

平臺採用鋼結構坐底式結構,由3個大小相同的直徑40米圓形子網箱旋轉組合而成,構成直徑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養殖體積約10000立方米,總養殖體積30000立方米。到了夜間,全面開啟燈光的“耕海1號”猶如海上明珠一樣在黃海璀璨綻放,將成為城市新景觀,與靚麗的海岸線呼應。

“從得到消息,我們就持續跟蹤市場,耕海一號平臺的精就位的意義在於既服務企業復工復産,又助力地方經濟建設,還為我們百日攻堅創效增磚添瓦,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中心副經理劉鵬説。

接到項目後,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成立了項目小組,該平臺尚屬國內首座,不規則形狀,拖帶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施工的關鍵在於15個小時的壓載,平臺要一動不動的保持在原地,他們把拖航方案細化到極致。

“再細也不為過,這次拖航必須要萬無一失,航線要經過養殖區,就位位置位於海岸線附近,把能考慮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中心經理張久安對拖航小組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拖航小組不光把甲方的要求做好了應急預案,而且還不斷的給自己提出更深的問題,因為身經百戰的他們知道,海上施工永遠要比方案難度大的多。

李大煒、蘇先鋒、尹桂波三名拖航指揮于5月25日早晨7點30分登上耕海一號,並迅速各自進入各自崗位,進行指揮。

“主拖輪帶1號和2號纜樁、勝利242帶右後纜樁、起拖時用百分之十的負荷出境……”在指揮的命令下平臺于上午九時緩慢離開來福士船廠。

距離目的地6海裏,平日裏一個半小時就可以行駛到,這次他們把時間放到了3個小時,3000多噸的平臺在拖輪的指引下緩慢的前行。

經過養殖區,船舶在於中午12點抵達規定海域,接下來的工作調整方位,平臺壓載。

平臺需要注水壓載才能坐底,時間預估大約15個小時,如何在15個小時內讓平臺停在既定方位,這是考驗拖航小組的關鍵時刻。

主拖輪和平臺首相一致,並在規定點進行拋錨,因為海底有大量的光纜,光纜關乎整個煙臺市的資訊傳送,不能有半點閃失。

勝利242則需要不斷調整航向,把被海流移動的平臺及時的拖拽回來。

一個小時,壓載水量沒有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六台泵開始同時工作,拖航指揮蘇先鋒知道,他們要和潮汐搶時間。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一直到晚上19點,平臺角度在20度之間偏移,拖輪按照指令時刻調整方位。

“李總、蘇指揮、尹指揮你們先吃點東西墊吧一點”。船廠的員工將冒著熱氣的速食麵送到了他們面前,三個人只是答應了一聲,眼睛一直盯著定位螢幕。

按照時間,晚上20點30分平臺可能觸底,他們要在平臺觸底前讓平臺的首向置於120度的方位,這是甲方的要求。

“觸底後,平臺方位如果達不到要求,我們調整起來將會難上加難,”蘇先鋒説。

22點,平臺觸底,壓載達到要求,方位120度,此時拖航小組已經連續工作了13個小時,速食麵也已經漲的失去了應有的“勁道”。

他們手捧著面,眼睛卻一直盯著螢幕,平臺這時候要進行最後的定位插樁。

26日淩晨1點,耕海一號平臺穩穩的落在預定位置,燈光測試也在瞬間點亮,拖航指揮小組登上返航的船,因為下一座平臺的移就位工作已經定在了12個小時後。

“這朵“海上花”在燈光的映襯下是很漂亮,如果有時間、有機會我們帶著家人一定再回來看看”。蘇先鋒對尹桂波説。

“耕海1號”將不僅為港城煙臺增加一個“海上看煙臺”的地標式休閒海洋文旅項目,還將以“藍色糧倉+藍色文旅”的模式為煙臺市現代海洋經濟發展豐富新業態,這勢必也是勝利船舶人的驕傲,因為是他們把這朵花“種”在了這片海上。

海洋牧場是現代漁業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完成煙臺、青島海域“國鮑”、“經海”等海洋牧場平臺精就位作業20余座,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貢獻勝利船舶力量。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 崔艦亭 吳曉偉 李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