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海洋衛士”:守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發佈時間:2022-05-24
放大縮小

新華社客戶端海口5月24日電(記者 陳凱姿)身穿藍色馬甲,仔細觀察海岸垃圾,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連日來,在三亞多處海灘上,由三亞市生態環境局主辦,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藍絲帶)執行的海岸垃圾巡護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除了巡護海岸垃圾外,志願者另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巡查是否有海洋生物的足跡。

“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民間組織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活動宣傳推廣總監蒲冰梅介紹。該協會是中國民間公益社會團體,創立於2007年,以“保護海洋生態,人海和諧共生”為使命,致力於構建全球化、開放性海洋保護公益生態平臺。目前,協會總部設在海南省三亞市,同時在國內設有三亞、海口、青島三家項目中心及機構。

據介紹,該協會近年來積極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一是積極推動國內鯨豚保護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研討鯨豚等海洋生物的保護和救治,為推動相關海洋生物保護與研究提供了科學方向。二是積極帶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如通過開設救助熱線、建立保護地、校園及鄉村宣講等形式,傳播海洋動物保護知識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尤其是已累計培養覆蓋大學生、潛水員、海岸救生員、救援隊隊員、漁民、船員等群體的鯨豚救護隊員150余名;三是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及活動。紅樹林巡護項目和環島調查、濕地生態修復及垃圾管理項目、鯨豚科普與救助等相關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社會面環保意識,並對人們積極參與海洋保護髮揮了動員作用。相關項目分別榮獲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蒲冰梅説,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藍絲帶“一直在路上”。藍絲帶海洋環保志願者們被親切地稱為“海洋衛士”,截至目前已累計救助海龜80余只,擱淺鯨豚120余頭,其中2019年三亞短肢領航鯨丫丫的救援更是帶動全國各地關注鯨豚救護工作。2019年,《中國海洋文化藍皮書》中,藍絲帶作為唯一NGO案例被寫入。

據了解,藍絲帶自成立以來,還持續在全國各地開展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海洋污染監測與治理、海洋科學教育、海洋保護網路建設等海洋保護工作,其設計出的“漁村社區環境改善共管機制”,已在海南、山東等多個漁村進行複製,並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時,藍絲帶還長期對不同的社會公眾進行有針對性的海洋科普及保護意識教育,“海洋衛士學校”公益項目推廣至青島、南京、天津、大連、西寧等10多個城市。此外,藍絲帶注重將社會各界生態環保力量匯聚到保護全球海洋生態的公益行動中,多年來與各地高校、企業、機關及志願者共同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的海洋保護網路,涉及到70多支志願者團隊,每年組織數萬人次在全國範圍內定期開展沙灘清潔、環境教育等海洋保護活動。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玥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