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首戰告捷,還渤海一片美麗海灣

發佈時間:2021-09-14
放大縮小

記者漫步在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放眼望去,是清澈的海水、成群的鳥兒,堤岸上鬱鬱蔥蔥,遊人如織。“現在的環境好了,水也清了,岸也綠了,失去的鳥兒又回來了,同時也解決了民眾臨海不能親海尬局。”濱海新區海洋局海域室主任李海山感慨地説。

image.png

南堤濱海步道公園入海口

9月7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佈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成果。據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也是海洋領域污染防治攻堅的首戰。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和主戰場。經過三年的努力,攻堅戰各項指標圓滿完成,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大幅度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陸海協同”:嚴把入海河流、排口兩道“閘口”

天津市承接了上游7省一市70%的入海通量,2017年,全市12條入海河流水質評測“全部為劣”。“海洋污染問題在水裏,根子主要在岸上。”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處長高翔介紹,為此天津市從機構改革開始,將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門,實現“陸海一盤棋”,構建了陸海協同管理機制,以更好地推進陸海協同治污。

在天津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明確了各部門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工作職責,形成了協同高效、權責明晰的管理機制。同時印發實施《關於“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將全市劃分281個陸域和30個近岸海域管控單元,構建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在陸源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是“三水”共治,即治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業農村污水;加強整治排口,對上千個入海排口開展“查、測、溯、治、罰”專項整治;在海域污染治理方面,治養殖廢水、船舶污染、治海洋垃圾。

記者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環科新河污水處理廠看到,城鎮生活污水經過紫外消毒滅活等三級處理,水質可接近地表水四類標準。“2020年12月,我們污水處理廠三期投入運營,新增8萬噸日處理能力,這也是為‘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港船泵站污水調頭工程’提供的配套項目。”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環科新河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江華表示,污水調頭工程將雨水污水收集進入管網,經過處理後,一部分處理後的水可做中水回用,還有一部分可以排入河道,最終城市污水化作一池清水排入大海.

三年來,天津市共實施6700余個治理工程。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罰”專項行動。對港船泵站、天津港一號泵站等市政綜合排口進行從源頭防控到管網收集再到末端治理的系統整治,徹底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海問題。在海域污染治理上,深入推進港口、船舶、海水養殖和海洋垃圾等涉海污染源防治。

同時,在加強治理的同時,天津市還積極推進從污染源到環境品質,從入境到跨區,再到入海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綜合監測網路建設,發揮海陸協同監測作用。

經過整治,如今天津市渤海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大幅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品質達到近年來最好水準。全市12條入海河流,2020年“全部消劣”,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增加20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下降40個百分點,實現“清零”,消減比例位居全國前列;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0.4%,比2017年提高53.8個百分點,在環渤海三省一市中改善幅度最大。

“藍色海灣”:濕地和岸線生態得到恢復

走在南堤濱海步道公園的棧道上,天津市海洋環境保護與修復技術工程中心主任、天津科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劉憲斌笑著對記者説,誰能想到這水草豐美、鳥語花香的河口以前是一片爛泥潭。“由於人類活動大多在淺海灘塗進行,而這些區域也是濱海濕地、河口等重要的生態系統,從而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各類動物和鳥類的棲息、攝食和繁育場所縮小,改變了原有海岸景觀。 ”

同時,近岸海域是很多海洋生物棲息、繁衍的重要場所,人類活動改變了水文特徵,影響了魚類的洄遊規律,破壞了魚群的棲息環境、産卵場,很多魚類生存的關鍵生境遭到破壞。此外,圍填海造成自然岸線縮減、海灣消失或面積減少等問題。海灣面積的減少,降低了海水自凈能力,導致局部海域水質惡化。

image.png

三年中,天津市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修復規劃,通過水質恢復-陸源污染截留技術、濕地生境修復技術、棲息地恢復技術、生物多樣性恢復技術:增殖放流技術、人工魚礁建設、土著植物恢復技術以及生態岸線建設,共計修復濱海濕地面積531.87公頃,整治修復岸線4.78公里,其中包括開展媽祖經貿園週邊堤閘門等恢復水體交換能力工程、臨海新城南堤濱海步道景觀工程、東疆灣人工沙灘提升改造工程、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等重點項目。

同時,天津市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大力養護海洋生物資源,嚴格落實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海洋捕撈總産量與2015年相比減少25%,增殖放流各類苗種近72億單位。

image.png

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濕地景觀

“如今濕地內水系豐盈,植被得到恢復,吸引來的鳥類種類和數量以及珍稀鳥類的種數都大幅度增長。”市規劃資源局劉莉副處長表示,由於岸線景觀得到改善,天津的海岸線已成為京津冀遊客的親海生態廊道,吸引大量市民參觀遊覽,不斷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改革創新制度: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天津市成立了市委書記和市長領銜挂帥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指揮部,統籌推動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同時,天津市將渤海綜合治理納入市委成立的生態環境保護駐區督辦檢查工作範圍,12個督辦檢查組常年駐守各區,對發現的入海河流和海域污染問題督促責任區整改落實,全程跟蹤督辦。

為了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天津市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進行了很多制度化的創新。比如建立實施灣長制,明確各級灣長的工作職責和管轄範圍,建立問題、責任和任務三個清單,強化與“河長制”的銜接和聯動,形成了“全面覆蓋、分級履職、網格到源、責任到人”的海灣監管新模式;構建補償機制,每月對各區地表水品質進行按月排名,實行“靠後區”補償“排前區”,倒逼上下游、左右岸共同護河治水。

在日常工作中,各基層單位也以突出問題為導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天津通過印發《天津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海上環衛’工作機制建設專項方案》,確定了源頭控制垃圾入海、加強海漂垃圾打撈處置、打擊海洋違法行為等4大類13項重點任務,並對‘海上環衛’工作機制的重點任務和責任部門進行了明確。”天津市城市管理委王文傑副處長表示,通過建立“海上環衛”工作機制,為做好渤海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海上環衛”制度保障下,2020年底,天津市發現並清理岸灘垃圾65處,海漂垃圾3處,同時,海岸線向陸一側500米範圍內的管理空白區域全部落實責任單位,全年累計清理垃圾雜物2300噸,實現了近岸海域垃圾的常態化防治。

天津市三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天津市將繼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系統治理、精準施策和綜合監管,持續推動環境品質改善,打造“水清灘凈、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郭穎慧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