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轉播到騰訊微網志字號: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言人:明年神十將載人對接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06-25  發表評論>>

“今天的手控交會對接,非常精準、非常完美。這説明我們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昨日下午,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手控對接任務完成3個多小時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相關進展情況。

【返回時間】手控分離後1天內返回

記者:完成手控交會對接後,航太員何時返回?

武平:這次任務我們已經進行了一大半,主要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包括進駐天宮一號、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

按照計劃安排,航太員還會在天宮一號再生活3到4天。然後,進行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分離。在分離後1天內航太員將返回地面。當然,這是計劃安排,在天上隨時有可能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我們會根據任務的實施情況,實時地向大家通報有關情況。

【返回安全】仍用空中搜救航太員模式

記者:為確保航太員安全返回,做了哪些準備?

武平:載人航太發射上升段、返回段,這兩個時段風險性比較高。為了確保航太員安全,飛船方面,神舟飛船經過八次飛行試驗的驗證,應該説返回技術還是很成熟的。在一些關鍵的産品上都考慮了冗余和備份。比如,降落傘、分離、緩衝都考慮了備份措施。

著陸場系統方面,這次任務仍然採用空中搜救航太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説,直升機在空中發現返回艙後,第一時間把航太員護送到有醫療設備、醫療條件、醫療保障安全的地方。為了加強著陸場搜救的力量,這次和神舟八號任務相比,著陸場有兩點特別加強的地方。

一是增強了著陸場系統的數據圖像傳輸能力,能夠確保第一時間把現場對於航太員的營救、對現場的處置情況及時傳回北京的控制大廳。

二是跟上次神舟八號無人任務相比,這次增加了航太員的醫監醫保和醫療救護工作。

【女航太員】劉洋整體表現非常優秀

記者:劉洋作為我國第一位女航太員,她現在狀態如何?針對女航太員太空生活的措施,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武平:目前看,在太空的8天時間,劉洋的整個表現非常優秀。

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適應了太空的失重環境,她現在的精神狀態非常好,身體健康,各項生理指標也完全正常。劉洋心理穩定,操作很細緻,與景海鵬和劉旺配合默契。特別是劉洋為主負責有關的空間科學實驗工作,應該説整個實驗進展非常順利,取得了大量的寶貴科學實驗數據。

至於説相關舉措是不是讓劉洋非常滿意,我想,要等劉洋返回地面以後,由她向大家做出説明。

【神舟十號】明年神十還將載人對接天宮

記者:神九已經成功對接。神十將在何時升空,又有哪些具體安排?

武平: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我們在規劃中,規劃了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去年神舟八號是無人的交會對接,今年神舟九號是實現了載人交會對接,按照規劃我們後續還應該有神舟十號的載人交會對接。

但是,對於神舟十號具體任務的安排和實施時間,要等到這次神舟九號任務完成以後進行全面總結,以及對天宮一號進行全面評估以後才能最終確定。

【航太投入】截至神六任務完成花200億

記者:中國的載人航太事業發展到現在,一共投入了大約多少資金?

武平:從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航太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務,也就是完成神舟六號任務以後,經費一共花了200億元人民幣。到現在為止,我們全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也就是到明年完成神舟十號的任務,從預算上來講,應該也是不到200億人民幣,約190億元左右人民幣。

【航太合作】未來或送外國航太員進太空

記者:中國和巴基斯坦已經在空間技術方面開展了很長時間的合作,而且最近兩國也簽署了關於空間技術合作方面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是否有計劃在未來利用中國的航太器送外國航太員上太空?

武平:確實,中國和巴基斯坦在航太領域開展了非常積極、務實的合作。按照目前我們載人航太的規劃,我們現在還處於突破載人航太基本技術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飛行次數畢竟還是有限的,而且還要進行大量的載人航太技術試驗。

我相信,今後隨著我國載人航太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技術會越來越成熟。我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用我們的航太技術來培養外國航太員,包括能夠有外國航太員乘坐我們的神舟飛船飛向太空。

記者:中國接下來會不會跟其他國家展開航太合作項目?

武平:外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不懈的追求,我們願意與世界各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上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載人航太事業向更高水準發展,為造福全人類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記者 王姝 周崗峰)

文章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 海嶼
官方微網志
相關新聞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