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玫瑰,手有餘香”。36歲的快遞員陳賓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在他眼裏,快遞員就像聖誕老人一樣,開開心心地把包裹送給客戶,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一份份滿足和快樂。
“好評王”手機裏的5000多位聯繫人
陳賓負責中通快遞在北京北二環外網點的區域,服務覆蓋3個小區的55棟樓、8個公司和一家醫院,每天派送300多個包裹,從事快遞服務六年的他已經是遠近皆知的“五星好評王”。
陳賓在徵得客戶允許後,把快遞包裹暫時放入快遞櫃。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我最大的成就感是自己手機裏的5000多個客戶,因為有了微信的聯繫,他們只要寄快遞,首先就會想到我。”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方式,讓陳賓的服務變得快捷而貼心。“剛開始我通過記門牌號和手機號碼的方式來盡可能快的判斷客戶地址,提高送件效率,後來我發現有了微信更加方便,還少了電話溝通帶給顧客的打擾。”陳賓説。
“送一個快遞,從陌生人開始認識你,慢慢熟悉,然後認可,到最後客戶會真心的對你好,給你帶飯、拿水,這個過程對我來説挺溫暖的。”陳賓就是用這樣真誠的心態和居民們相處的越來越熟識,很多來取快遞的人都直接叫他的名字,而陳賓也能在不需要姓名和電話號碼的情況下就能馬上找到相應的包裹。
陳賓和其他快遞員在網點接收自己區域的快遞包裹。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快遞包裹上的“淚”與“汗”
儘管工作給陳賓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但是快遞員全年無休、風雨無阻的配送工作還是讓他偶感辛酸。“最怕自己生病,有一次發燒一整晚,被子也濕了,我覺得自己堅持不住了,可是第二天早晨看到那麼多快遞還放在那裏,我硬是爬起來繼續去送。”
相比起工作的辛苦,讓陳賓更加委屈的是遇到態度不好的客戶。一次因為對方提供的電話號碼不正確,陳賓就沒有配送,沒想到這位顧客惡語相加、不斷指責,這讓原本好脾氣的他感到非常憤怒,雖然努力忍耐沒有讓事態惡化,但最後還是被客戶投訴了。“當時心裏很難受,旁邊的一位大哥看到了,發微信和我説,兄弟你別上火,啥人都能遇到,我突然心裏一暖覺得啥也能扛下來了。”陳賓説。
圖為中通快遞北京一網點。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妻兒的“跟屁蟲”
陳賓是陜西人,妻子孩子都在老家生活,因為聚少離多,一家人團圓變成陳賓心裏最大的渴望,“每次回家我就會變成他們母女的‘跟屁蟲’,他們去幹啥我都跟著,一刻也不分開,我不想浪費一點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當陳賓提起和家人的相處時,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因為疫情,在妻子的爺爺去世的時候,陳賓沒辦法第一時間離京回到家人身邊,“我妻子是爺爺帶大的,這個打擊對她很大,我知道她很想我回去一起送爺爺。”説到這裡,這個充滿堅強意志的男人眼裏泛起了淚光,“不僅是她,還有她父母始終都沒有埋怨過我。”
正是家裏人的支援和理解,讓陳賓在北京工作也更加安心。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的他每個月能掙1.5萬左右,並且已經在老家買了房子,還給心愛的妻子買了車。説起家裏不斷好轉的經濟狀況,陳賓的話語間流露出了這個成家立業男人內心的驕傲。“幹快遞的這些年,雖然不能時常陪伴家人,但我能讓他們生活的更好,苦我一個也值得了。”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每人平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無數和陳賓一樣的快遞員的辛勤工作和默默付出,他們穿街走巷、不畏風霜雨雪,給人們帶去一件件遠道而來期待已久的包裹。在快遞物流行業的帶動下,新業態不斷成長,也更加提升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確定性和內需市場的信心。
配送完所有的快遞,陳賓在路邊和妻子打了視頻電話,簡單的家常問答,卻是他一天疲憊後最好的解藥。放下手機,收起妻子剛剛溫暖的話語,陳賓看了看網點派件時間,便又開著他白藍色的快遞小車啟程了。
《幀像》|中國網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楊新華 監製/魯楠 主編/吳聞達
編導/仝選 趙超 文字/仝選 攝像/栗衛斌 趙超 攝影/栗衛斌 後期/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