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更多推薦

脫貧攻堅在東鄉

2020-11-27

東鄉族自治縣坐落于甘肅省中部西南地區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東鄉族為人口主體的縣。深藏在乾旱的黃土高原褶皺裏,當地人用“撞死麻雀滾死蛇”來形容這裡令人生畏的深溝和陡坡。

東鄉族自治縣全貌。中國網 李康 攝

自然條件的惡劣,造成了這裡曾經深度貧困的局面。日前,採訪團隊深入東鄉,走訪了這裡三大主要産業——東鄉羊、東鄉馬鈴薯和東鄉刺繡,深切體會到了東鄉縣政府、東鄉群眾和企業聯合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與決心。

“懸崖邊”上的致富羊

東鄉縣布楞溝村,東鄉語意為“懸崖邊”。村如其名,村子處於山崖的深處。在過去,進出村子全靠一條時有時無的土路,這裡乾旱缺水,産業匱乏。布楞溝村村民馬大五德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走上了外出務工之路。

幾年來,在甘肅省、臨夏州政府及東鄉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布楞溝村從深度貧困率先實現了脫貧。看到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外漂泊多年的馬大五德決定回家創業。他利用多年學到的養羊經驗,回鄉創辦了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養殖專業合作社。

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養殖專業合作社全貌。中國網 李康 攝

東鄉縣養殖産業協會會長、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馬大五德與社員交流。陳維松 攝

據馬大五德介紹,布楞溝村總計有57戶人,養殖合作社建立之後,納進來28戶成為社員,其中貧困建檔立卡戶為17戶。合作社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平臺,統一採購羊苗、飼草,統一管理打疫苗,進行防控疫病指導。

合作社的建立保障了羊的品質,但銷路卻成了馬大五德心頭的難題。為了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2019年,碧桂園集團與合作社共建“碧桂園産業扶貧東鄉羊養殖共建示範基地”,碧桂園在養殖技術、品種改良以及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援,有效解決了東鄉羊銷售難題。

碧桂園集團東鄉扶貧項目部總經理張韜。中國網記者 趙超攝

東鄉羊溯源系統。陳維松 攝

據碧桂園集團東鄉扶貧項目部總經理張韜介紹,原來的東鄉羊銷路不暢,碧桂園進入以後,做了東鄉羊品牌,從屠宰到加工,通過冷鏈運輸,能夠使得東鄉羊直接到達消費者家裏,讓消費者吃到更新鮮美味的羊肉。同時,碧桂園還聯動甘肅省農業大學教授做技術指導,使東鄉羊養殖規範化、品質化運作,從養殖標準、規範等方面幫扶到東鄉羊養殖産業。

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黨支部書記陜斌傑。中國網記者 吳聞達 攝

“布楞溝村在2014年就實現了整村脫貧,目前重點工作是如何有效地和鄉村振興銜接。”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黨支部書記陜斌傑表示,産業養殖的幫扶在鄉村振興中佔比最大,能夠保障群眾穩定實現脫貧增收。“像今年碧桂園集團成立的東鄉養殖羊協會,就做到了帶頭示範作用。”陜斌傑説。

馬大五德接受採訪。陳維松 攝

在碧桂園的幫扶下,馬大五德的養殖合作社東鄉羊銷量逐年增長。羊的銷量上去了,他對於合作社和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

得益於政府和企業的雙重幫扶,目前,布溝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布楞溝村養殖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養殖場。

2018年起,在各級政府指導下,碧桂園集團聯合各中心、區域、子公司、合作夥伴等,共同參與消費扶貧,售出42515隻東鄉羊;累計助力全國各地貧困地區銷售農産品總額超1.85億元。

“山溝溝”裏的馬鈴薯大豐收

東鄉另一個引以為傲的産業就是馬鈴薯種植。馬鈴薯在東鄉的種植歷史十分悠久,當地人也稱其為洋芋。

由於當地土地貧瘠、沙化嚴重,在過去,馬鈴薯的産量並不高。“以前家裏特別困難,只有3畝到5畝地種植馬鈴薯,沒有好種子和技術,一年的收成勉強能維持生計。”東鄉汪集鎮沙黑池村村民牟奴麼就曾因為本地馬鈴薯産量不高而選擇外出打工。

2014年,在政府入戶精準識別走訪中,牟奴麼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在駐村書記的鼓勵和政府的幫扶下,牟奴麼回鄉開啟了養殖産業,逐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18年,碧桂園在東鄉發起了馬鈴薯産業幫扶項目,通過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幫助當地種植農戶增收致富,看到契機的種植戶牟奴麼立即加入了馬鈴薯創業,成立東興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沙黑池村25戶貧困戶入股。

“現在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合作社入股社社員每年年底可以享受分紅。如果家裏沒有就業,還可以來打工,除了分紅之外又能多掙一份錢。”牟奴麼高興地説。在牟奴麼的示範帶動下,村裏的貧困戶逐漸有了收益。如今,他已成為當地有名的産業致富帶頭人。

碧桂園集團東鄉扶貧項目部馬鈴薯産業負責人范晨陽(左)與牟奴麼交流。中國網記者 趙超 攝

據碧桂園集團東鄉扶貧項目部馬鈴薯産業負責人范晨陽介紹,2020年,碧桂園集團與牟奴麼合作成立“碧桂園産業扶貧馬鈴薯種植共建示範基地”,基地共有200畝土地種植馬鈴薯。碧桂園在免費發放籽種的同時,還捐贈了馬鈴薯機械化種植設備。聯合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籽種研製機構,為東鄉貧困戶及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目前該基地連結60戶貧困戶,並帶動基地周邊農戶種植馬鈴薯近1000畝。

引進新優品種、推廣馬鈴薯覆膜種植、提供機械化種植設備等新技術……碧桂園的一系列幫扶舉措潤澤著這片土地,東鄉的馬鈴薯種植面積、産量不斷提高,種植農戶的收入逐年增加,大大調動了農戶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

碧桂園産業扶貧馬鈴薯種植共建示範基地。中國網記者 吳聞達 攝

牟奴麼説:“以前種植的馬鈴薯一畝地産量為2000斤左右,今年種植的産量翻了2倍,一畝地的馬鈴薯産量高達4000斤左右。現在家裏有些百姓家裏,面也有,肉也有,啥都有,我感覺生活特別好。”

東鄉刺繡撐起脫貧致富“半邊天”

刺繡是傳統的民間工藝,東鄉刺繡以配色大膽,構圖粗放而見長,一針一線裏都繡進了東鄉族人的豪邁與熱情。

東鄉族自治縣土本土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東鄉刺繡産業協會創始人馬簫簫。中國網記者 趙超 攝

90後東鄉女孩馬簫簫,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在最初創業階段,馬簫簫遇到很多困難。她説:“東鄉族婦女想接觸外面的世界,但是地理環境不允許,她們做完田裏的活還要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更沒有屬於自己的經濟收入。”

如何讓繡娘不出門也能掙錢,成為了馬簫簫的心事。她開始嘗試聯繫身邊的東鄉婦女,讓她們在空閒時居家刺繡,並通過網路將她們的繡品賣到山外。

2018年,馬簫簫在東鄉成立“土本土刺繡工坊”,立志復興東鄉刺繡。然而創業之路也如東鄉的山路一樣崎嶇難行。萬念俱灰時,在碧桂園的幫助下,馬簫簫接到人生以來的第一筆訂單,這讓馬蕭蕭和繡娘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東鄉繡娘。陳維松 攝

“碧桂園對東鄉繡娘有三點扶持。一是就業扶持,把訂單發放到貧困戶的繡娘手裏,使她們在照顧家裏的同時能夠有增收;二是消費扶持,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碧鄉農業’進一步擴大東鄉刺繡的銷售渠道,實實在在的幫助東鄉婦女脫貧致富;三是培訓扶持,針對繡坊繡娘的需求邀請刺繡老師來培訓。”馬簫簫説。

據碧桂園集團東鄉扶貧項目部總經理張韜介紹,碧桂園第三大幫扶産業是東鄉的刺繡,從刺繡培訓邀請了蘇繡老師、小紅繡的老師,把南方的繡坊引入到東鄉,能夠使得東鄉的刺繡技術,産品研發有提升。

東鄉繡娘合影。陳維松 攝

現如今,在碧桂園集團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東鄉婦女加入到東鄉刺繡的大部隊裏,隨著繡坊訂單不斷增多,規模擴大,到目前為止,已有133名繡娘上工。繡娘每月最高的收入有3800元左右,這對於之前一年莊稼收入2000塊錢的家庭來説,是相當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的東鄉繡娘。(資料圖)

2020年10月25日,6位來自甘肅東鄉的繡娘走出大山,首次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借助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打造的“天才媽媽×東鄉繡娘”扶貧計劃,東鄉繡娘們藏于大山的非遺手工刺繡走向國際舞臺。東鄉刺繡不僅讓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和傳播,更讓女性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半邊天”。

數字背後的力量

11月21日,甘肅省宣佈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等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碧桂園結對幫扶的9省14縣已全部脫貧,幫助3747個貧困村33.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在長期的扶貧探索中,碧桂園集團逐漸形成了涵蓋黨建扶貧、教育扶貧、産業扶貧、就業扶貧和其他因地制宜扶貧舉措的“4+X”扶貧模式,形成一套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截至目前,碧桂園集團通過消費扶貧銷售東鄉羊約42515隻,直接惠及約6000名貧困戶,幫助增收約4000萬元;助力銷售東鄉馬鈴薯3000多噸,直接惠及約5000戶貧困戶;幫扶東鄉刺繡提高産業化水準,建立刺繡産業鏈,開發刺繡工藝品,帶動超800名東鄉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刺繡産品消費近200萬元。

《幀像》|中國網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楊新華

監製:魯楠

主編:吳聞達

編導:趙超

攝像:董佳雯 趙超

航拍畫面:李康 陳維松

後期:趙超

文字:劉靜

旁白及配音:魏婧

(實習生王子黎對本期節目亦有貢獻)

“愛在東鄉 消費助農”消費扶貧月碧鄉海報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0-11/27/47a116f7-7a23-4f55-8c71-aa249e989a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