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每個家庭團圓幸福的時刻,充滿著溫馨和喜悅,但對常年在一二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説,回家過年無疑是一場“挑戰”,甚至還要面對許多貌似不可“調和”的問題,夫妻該回誰家過年?單身的你是否準備好迎接七大姑八大姨的奪命連環問?沒買到火車票的人還能不能趕上春運的末班車?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返鄉,而是把父母和子女從家鄉接到自己的身邊來過年。不一樣的方向,卻都只為了同一個目的,那就是過個團圓年,讓奮鬥與團聚兩不誤,這種新型的過年方式被稱為“反向春運”。
90後列車長:第一次和母親在北京過年
“我在車站等了媽媽和妹妹一個多小時,第一次和她們團聚在北京過年太開心了”,26歲的馬雙是北京客運段京哈動車組的一名列車長,“以前不能回去,在年三十晚上零點的時候打個電話,發個紅包就是我和家人歡度春節的方式了,但今年我們能一起吃團圓飯了。”
馬雙在列車上貼窗花,為旅客營造過年氛圍。
“剛開始的時候,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年心裏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慢慢習慣了,能夠幫助廣大旅客回家過年,我挺自豪也挺幸福的。”雖然是90後,但距離馬雙離開家鄉瀋陽到北京工作已經是第8年。
“以前在家的時候,早晨都是媽媽叫我起床的,參加工作以後才真的意識到母親不在我身邊了。”説到對母親的思念,馬雙在鏡頭前依然難掩淚水。
“因為工作性質,過年過節經常回不了家,作為列車長,我的責任就是在春運這種特殊時段裏保證每一位旅客的安全抵達。”對馬雙來説,春節不只是團圓,更意味著春運,工作職責已經成了她熟讀於心的信念。
馬雙和家人在北京的出租房裏團聚。
馬雙的媽媽一直生活在東北,對於她來説,女兒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驕傲,“她是從我們那個小地方出來的,我們左鄰右舍知道她在北京工作,還當上了列車長,都給她點讚”。
重慶母親:一邊是票源充足一邊是車票被搶空
“全家能來首都和女兒一起過年,我昨晚激動得一宿沒睡。”47歲的賈英和丈夫帶著兒子在重慶生活,他們坐了21個小時的火車,專程來北京和讀大學的女兒團圓過年。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親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儘管舟車勞頓,賈英依然是滿臉喜悅,一齣站就和女兒擁抱在一起。
賈英的女兒小敏是大四的學生,“因為要實習,今年我回家的時間推遲了,剛開始搶票的時候我就發現售罄了,而從成都過來的車卻票源充足,反向車票居然還打折,於是我就萌發了讓爸媽帶著弟弟來北京過年的想法。”小敏給記者展示了網路搜索結果,上面顯示北京到重慶的硬臥價格是210元,而相反重慶到北京的硬臥價格卻只需168元,12306系統提供了八折的優惠。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鐵路要進一步強化12306網站技術防控,發揮候補購票等有效手段,維護公平的網路購票秩序,做好電子客票試點推廣等工作,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鼓勵“反向春運”。
除了打折車票的吸引,能夠避開人流帶著父母逛逛首都北京是小敏的另一個心願,“我很早就在車站等了,這是我第一次接父母來北京,這讓身為子女的我體會到了當初回家過年,父母在車站迎接我們時的心情,今年春節我一定讓辛苦一年的他們在北京過個開心年。”小敏説。
北京廚師長:第15個北京團圓年,高鐵讓反向春運更便利
李江是一位80後“北漂”,一直和妻子在北京從事餐飲行業的工作,春節是他們工作最繁忙的時候,“沒辦法,我們也想回家過年,但工作崗位上離不了人。”
李江和孩子在車站團聚。
對於反向春運,李江可以説是最資深的參與者,他的一雙兒女都在老家由父母照顧,每年過年老人都帶著孩子來北京團聚,這已經是他們一家人在北京過的第15個春節。“剛進臘月我就盼著了,早早買票然後來車站接他們,辛苦一年,春節的時候就想和家裏人一起吃個團圓飯。”李江説。
這麼多年下來,李江感覺最深的是國家高鐵建設給他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提供的便利,“以前很心疼老人孩子,坐火車來北京太辛苦,但是現在他們從老家幾個小時就能抵達北京,團圓這件事再也不是我們的負擔了。”李江説。
隨著高鐵邁入“八縱八橫”時代,故土不再難離。鐵路方面的數據顯示,春運反向客流連續四年增長,年均增幅9%左右。過年不再是“中小城市的萬家燈火”與“大城市的空城計”,反向春運的新春團聚新方式,讓千千萬萬都市打拼者們擁有了更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中部分受訪者採用了化名)
《幀像》|中國網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楊新華 監製/魯楠 主編/吳聞達
編導/趙超 文字/仝選 攝像/董佳雯 攝影/馮欣欣(實習生) 後期/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