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來到世界上,護士會給他洗乾淨,穿上衣服,讓他開始新的生活。我們也希望逝者能以最自然、最安詳的狀態離開,給自己和親人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不留遺憾。”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遺體整容師曲傑説。
曲傑今年28歲,2011年從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儀專業畢業後便來到了八寶山殯儀館,至今已從事了7年殯儀服務工作。
忙起來就不覺得害怕了
在曲傑看來,遺體整容師是一個需要膽量和耐心的工作。
遺體到館之後,遺體整容師要先進行檢查和寄存,在遺體告別前還要出箱解凍,然後進行清洗、穿衣、化粧、整容等工作。
殯葬行業需要24小時值班。白天未完成整理的遺體會暫放在工作室裏,遺體整容師夜班時要穿梭在工作室間處理業務。“我們這邊值夜班都是一個人,忙起來就不覺得害怕了。”曲傑説。
這份工作對於曲傑來説並不需要過多地克服恐懼。“第一次操作,是為一位老者化粧。看到他安詳地躺在那裏,我心裏沒有害怕,只是緊張,擔心自己會做不好。”曲傑説。
曲傑説,生活中的自己卻是一個膽小的人。“我不敢走夜路,晚上一個人睡覺就會開燈,很怕蟲子,有時候也會給自己化粧,但很少。”
工作中的曲傑專業而細心,對每一具遺體的服務都精益求精。“工作的時候不會多想,更不會添加個人情緒到裏面,用專業的態度去完成每一個流程。”曲傑説。
現代技術守護逝者最後的尊嚴
“我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逝者家屬,打理遺容也是對逝者的尊敬。”曲傑説。
據曲傑介紹,八寶山殯儀館每年都會接受頭、面部嚴重受損的亡者。因交通事故、火災以及面部疾病等原因死亡的人,常常因為面部受損或變形嚴重而無法直接舉行告別儀式。
2017年,針對大面積面部受損的逝者,八寶山殯儀館推出了3D列印遺體修復技術。
“在此之前,遺體修復整容都是由整容師手工操作,主要採取手工縫合、填充、固定等方式對外傷進行修補和重塑,材料主要為橡皮泥、石膏、油泥等,整容效果並不理想。”曲傑説。
現在借助3D列印技術,通過一張面部正面照片,就可以直接列印3D人臉模型。“在還原逝者面貌相似度上,我們有一個提升。”曲傑説。
隨著殯儀業的發展,遺體修復整容的材料更加現代化,方法更加多元。曲傑説:“現在,用硅膠製成面皮,上完粧跟真正的膚質比較接近。我們也結合製作蠟像的方法,需要時幫逝者植眉、植發、植鬍鬚,更加提升真實感。”
遺體修復師也可根據親屬要求,參照逝者生前最美形象進行遺體“塑形建模”,讓逝者以最好的形象離去。
在工作的同時也被感動著
曲傑説,遺體整容師是一個看遍世間冷暖的職業。有的逝者在這裡被親人送到最後一程;有的在殯儀館整理好被護送回國落葉歸根;有的親人請來僧人為逝者吟誦經文;而有些遺體,始終沒有等到親人。
曲傑認為遺體整容師對逝者表達尊重的方式就是化粧。“他進來的時候也許面部不是特別好,化完粧之後,至少我可以讓他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
“我覺得工作以後,對好多事兒看得開。家人、朋友也認為我從憂心忡忡變得樂觀開朗了許多。”曲傑説。
2012年,五位年輕80後女孩組成的“青清女子整容班”成立,曲傑作為班長帶領團隊工作。
在曲傑的記憶中,“青清女子整容班”曾為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整容。在整理遺體蓋單時,她發現一個小藥瓶裏插著一朵紅色手絹疊成的玫瑰花,藥瓶上寫著:“老伴一路走好,我會好好活下去。”
“為遺體清洗、整容是我們的工作。但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也被生命感動著。”曲傑説。
(文字/趙曉雯 仝選 編導/尚陽 策劃/仝選 攝影/陳維松 攝像/趙超 宋桉柢 葉文亮 剪輯/趙超 宋桉柢 陳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