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只談生死,不説‘你好’,不道‘再見’。”八寶山殯儀館的火化室副主任魏童對中國網記者説。北京死亡人口遺體的四分之一是在八寶山殯儀館火化的。數字背後,是一群“生命擺渡人”鮮為人知的努力。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殯儀士兵在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的引導下,將放有逝者遺體的棺木放置火化爐火化。中國網記者 陳維松 攝
一條逐漸被理解的路
魏童今年37歲,自2007年從部隊轉業來到八寶山殯儀館,今年是他從事殯葬行業的第11個年頭。
曾經是副連職參謀的魏童,從一名軍人成為了殯儀服務人員,讓他的母親難以接受:“咱們即使回家種地,也不去做這種工作。”面對母親的不解與擔心,猶豫之後的魏童,還是堅定地選擇了這份職業。
魏童説:“殯葬行業最累的是殯儀館,殯儀館最累的就是火化室。”全天24小時輪班制的火化工作,平均每天要完成大約70具遺體的火化任務。“最多的一天達到119具,節假日更不能休息。”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中國網記者 陳維松 攝
從初級學徒到現在的專業火化技師,從第一次的小心翼翼到現在嫺熟的操作,數不清的多少次的燙傷……除了這些經歷,魏童説自己是走在一條逐漸被理解的路上。
2015年,魏童參加了由民政部主辦的全國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取得了第一名,獲得了特等獎。那天,魏童在微信朋友圈裏分享了自己獲獎的消息,這也是他第一次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工作。
讓他驚喜的是,獲獎消息一經傳開,親朋好友紛紛轉發。“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與肯定,説明瞭普通大眾對殯葬行業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魏童説。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演示火化爐火化系統。中國網記者 陳維松 攝
專業技能打造火化團隊
八寶山殯儀館的火化室內寬敞明亮,火化爐智慧化程度提高,有的設施還是觸屏操控。魏童説,對這些設備的使用,需要嚴格的專業化操作。
“火化過程中,要對火化爐的的工作狀況進行隨時處置和調整。更重要的是,要事先掌握逝者的基本情況。逝者的年齡、身高、骨骼和健康狀況,以及死亡原因、冷藏時間、隨葬物品等都會影響火化時間和流程。”魏童説。
2017年,魏童火化工作室成立,現有20名男火化師。他們都是80後、90後,全部具有中級以上的火化室職業資格證書,在理論和實際操作等多方面有著過硬的能力。整個工作室成員中,共産黨員佔到了一半。
對於高強度的工作,魏童和他的團隊更注重完成品質。“家屬信任我們,我們更要重視操作的專業。提升設備硬體水準,提升軟體管理水準,提升人員服務水準,我們努力達到全行業領先水準。”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檢查火化爐系統內部運作情況。中國網記者 陳維松 攝
更懂生活更理解生命的意義
魏童説,近十年整個殯葬行業發展變化非常大。“曾經殯葬行業更關注火化技術專業度的提高,近十年更關注的是對逝者的人性關懷。”
在魏童心裏,對家屬最好的安撫就是收到潔白的逝者骨灰。“殯儀服務的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恰當、嚴肅,用人性關懷去對待每個逝者,讓逝者家屬的悲痛獲得平復。我們要做到對逝者最終的人性關懷,讓遺體火化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差錯,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義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基本的職業道德。”
2014年10月9日,魏童的女兒出生。為人父的魏童,説自己更加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作為一名殯葬從業人員,每天都會看到生離死別。因此,我們更懂生活,更理解生命的意義。成為一名父親之後,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狀態。”
(文字/趙曉雯 仝選 編導/尚陽 策劃/仝選 攝影/陳維松 攝像/趙超 宋桉柢葉文亮 剪輯/趙超吳佳潼 宋桉柢 陳瑋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