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千分之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像中大獎一樣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8/1/26/20181261516922417047_456.mp4

曲佳現在是公司的明星,在同事眼中她“特別牛”。

4個多月前,曲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簡稱海軍總醫院)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北京市第287例、全國第669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很激動,我十年前加入中華骨髓庫,十年後終於配型成功。而且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志願者打了三次電話才聯繫上我,真的很不容易。”曲佳説。

十年過後依然堅定如初

讀小學時,曲佳看過一個講述一位女孩去世後捐獻眼角膜和心臟的故事,她跟媽媽説將來她也要那樣做。

18歲那年,曲佳將無償獻血當作成年禮送給自己。2007年,曲佳在西單獻血屋第二次獻血,同時留下了血樣。“志願者給我介紹了中華骨髓庫的情況,説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而且不會傷害捐獻者的身體。”曲佳對中國網記者説。

“對於有兩次及以上獻血經歷的人,我們會向他介紹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詢問是否願意加入中華骨髓庫。對於第一次來獻血的,我們也會介紹,並且提示他下次獻血時可以留血樣。”北京市西城區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服務隊隊長常向明告訴中國網記者。

中華骨髓庫的全稱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18至45周歲符合無償獻血健康標準的公民,留下6到8毫升血樣,便可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願捐獻者,然後等待配型成功的患者出現,向其捐獻造血幹細胞。

曲佳一等就是十年。2017年5月,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志願者前後打了三次電話,終於聯繫上曲佳,告知她配型成功。“接到電話我很激動!配型成功的幾率太小了,感覺自己像中了大獎。”曲佳説。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華骨髓庫入庫志願者241萬人份,累計捐獻7002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只佔千分之二。

“一個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的位點很多,十個位點全合的概率比較低。我們科的人也都在中華骨髓庫留了血樣,有的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從來沒人找過我們。成功捐獻者是中大獎了。”海軍總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岑堅對中國網記者表示。

初配成功後,曲佳又經過了高分辨檢測和體檢,最終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每一個環節都會有志願者跟她確認是否願意捐獻。“挺堅定的,既然決定做了,就不會反悔。”曲佳説。

捐獻當日,曲佳所在的北京印鈔有限公司領導和同事前來探望,送上兩千元慰問金,並表示曲佳是名優秀員工,她的這一舉動並非偶然,公司會全力支援,給她兩週休息時間,如果不夠可以延長。曲佳的“壯舉”在公司廣為流傳,同事們都説她“特別牛”。

“造血幹細胞就像頭髮可再生”

得知女兒配型成功的消息,曲佳母親坐不住了。“十年前她提過這事,我總覺得不可能,一説配上了,心裏就咯噔一下。聽説捐獻者要抽骨髓,我以前做手術抽過骨髓,很疼,她受得了嗎?”曲佳是家裏的獨生女,母親今年61歲了,父親幾年前因癌症去世。

“我反覆做媽媽的工作,告訴她現在的技術更先進了,不需要抽骨髓,只抽血就可以了。”曲佳説。見女兒如此堅定,且了解到不需要抽骨髓,曲佳母親懸著的心放下了。

“造血幹細胞捐獻是通過注射動員劑,將骨髓腔裏的幹細胞稀釋到外周血中,以採血的方式把幹細胞分離出來,一次的採集量為55毫升。”海軍總醫院血液科主管技師馬巍娜向中國網記者介紹説,造血幹細胞就像人的頭髮一樣,舊的會死掉,新的可再生。

馬巍娜負責曲佳的造血幹細胞採集,她告訴曲佳母親,一切都很順利。曲佳母親看到女兒面帶微笑躺在那裏,不由得上前握住女兒的手説:“我的好閨女,媽媽為你驕傲……”

曲佳媽媽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女兒被抽走的造血幹細胞什麼時候能長出來。

“一般七八天就能重新長出來,兩三個月可以完全恢復。其實這是個良性迴圈過程,有助於刺激身體的新陳代謝。”馬巍娜建議捐獻者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避免高強度運動,儘量休息十天半月再工作。

曲佳平時喜歡跑步,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的半個月時間,曲佳中止了跑步。“在家休息了兩周就去上班了,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越來越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在曲佳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當天,李天佑來海軍總醫院做高分辨檢測。十年前,中華骨髓庫的宣傳車走進校園時,李天佑留了血樣。“對於患者來説,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希望,如果不幸發生在我身上,我也希望有人為我捐。”

中華骨髓庫相關負責人表示,造血幹細胞捐獻對白血病患者意味著重生和希望,目前中華骨髓庫1年的移植存活率平均為70%。

“對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來説,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最佳選擇。白血病化療的生存率為10%左右,做移植生存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六十。”岑堅説。

十年前,李天佑單身,在接到配型成功電話的兩周前,他和妻子領了結婚證。“老婆非常支援,我們這代年輕人對這件事很積極。父母主要擔心是否會有副作用,聽完我的解釋,他們也表示支援。”

據中華骨髓庫提供的數據,2002年至2017年,中華骨髓庫入庫志願者由0.6萬人份提高到241萬人份,造血幹細胞移植由32例增加至7002例。

“我們發現,無償獻血者中加入中華骨髓庫的比例越來越多。有長期獻血經驗的志願者,一旦與患者配型相合,會積極配合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上述中華骨髓庫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網記者表示。

然而,白血病患者遠遠超過了造血幹細胞移植量。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夏天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10萬人中就有4-6人患有白血病,每年新增約4萬名白血病患者。

李天佑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技術,他表示,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年輕人,如果到那裏採集血樣,會有很多人響應。

如今,北京市西城區紅十字“牽手希望”志願服務隊隊長常向明帶領她的隊友走進社區、學校和單位宣講的次數更多了。而中華骨髓庫在保持傳統傳播渠道的同時,也建立起了微信、微網志及百度百科詞條的“兩微一詞”新媒體生態,適應新的傳播形勢。

常向明引以為榮的是,曲佳成為西城區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員。“作為一名成功的捐獻者,她來做宣傳更有説服力。”志願者服務隊中還有一名隊員已完成體檢,正在等待採集通知。

就在幾天前,曲佳欣喜地告訴中國網記者,有很多同事和朋友向她打聽如何加入中華骨髓庫。(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文字/金慧慧 策劃/吳佳潼 張艷玲 攝像(影)/趙超 黃富友 朱珊杉 鐘佳玹 剪輯/吳佳潼)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這是北京市紅十字會頒發的榮譽證書。中國網記者 趙超 攝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了保持血液流動更為順暢,全程手都要保持做“張開-握拳”的運動。中國網記者 趙超 攝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造血幹細胞採集機器在運轉工作。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與前來看望的朋友進行交談。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2017年8月30日,北京海軍總醫院,配型成功的曲女士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前來看望的朋友拉住曲女士的手。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的“西單獻血屋”,現正等待重新修繕後再投入使用。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工作人員進行準備。中國網實習記者 鐘佳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諮詢帳篷內,志願者隊前來獻血人員進行登記。中國網實習記者 鐘佳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市民前來獻血。將血袋放到震動器上,以免凝血。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護士對採血貼標簽。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市民前來獻血並留造血幹細胞樣本。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護士為造血幹細胞採樣管貼標簽。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護士對前來獻血的市民進行血型檢測。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2017年12月18日,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外的無償獻血車上,“百次獻血”市民領獎歸來。中國網實習記者 朱珊杉 攝

幀像,讓時代變遷有跡可循。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