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復興號”檢修員:一套動作每天重復八十次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8/11/20178111502438744871_455_3.mp4

2017年8月7日上午九點,北京南動車所檢修車間內,檢修員王騰和其他幾名同事正在檢查著一輛停靠在此的“復興號”動車。

2013年,大學三年級的王騰進入北京鐵路局動車所實習。“鐵路局去我們學校招生,給我們播放了鐵路局文化宣傳的視頻,我被這裡的文化吸引了,就來這裡工作了。”王騰對中國網記者説。

王騰所在的北京南動車所一級修車間一級丙班組共有班組員十余人,承擔著包括“復興號”在內的數十節車廂的動車檢修任務。

“‘復興號’動車運作的安全靠的是準確無誤的每一條螺栓、每一個零部件。” 王騰説。

一套動作每天重復八十次

“我上班第一天,看什麼都激動。以前很少接觸動車,也是剛從學校步入社會,對所有事都充滿了新鮮感。” 王騰説,“步入這個崗位以後,才知道自己這個崗位的重要性。”

“復興號”檢修員每日的檢修工作按照車體不同部位分“車上、車下和車內”三部分。

“8點上班,換完工作服就等待班組長分配今天的任務,分配任務時會有‘人身安全告知’的環節。”王騰説。

檢修員劉暢的工作是負責“復興號”動車車頂的檢修。“車頂高壓電接觸挺危險的,必須得斷電才能保障安全。” 劉暢對記者説。

“動車配件更換需要聯控斷電,若沒有停止供電,閘片或是車側的‘研磨嘴’會隨著制動夾一下,然後再釋放,這個力度能把人的手給夾粉碎了。”王騰説。

王騰主要負責“復興號”列車兩側及地溝部分的檢修,供電的時候去聽車的兩側有沒有異音,查看每節車廂的“裙擺板”有沒有鬆動、螺絲有沒有錯位;檢查“復興號”列車的轉行架的狀態;查看螺絲有沒有鬆動錯位及破損。斷電時進行車下作業,檢查車的底部各個螺絲、螺栓、防風標記有沒有破損;查看磨耗件如閘片有沒有倒陷的情況。

“按照目前的檢修量,每天五輛動車、每輛動車八節車廂、每節車廂都要檢查兩側,所以這一套檢修動作每天需要重復八十次以上。” 王騰説。

“復興號”提速後檢修品質也必須跟上

“‘復興號’提速後速度快了不少,那麼我們檢修的品質也必須得跟上。” 王騰説。

“作為檢修人員來説,每個螺栓都要嚴格地檢查。今年馬上要提到時速350公里,保障旅客安全,必須要用檢修來讓損壞的部件全部得到修復。”劉暢説。

王騰覺得在“復興號”的檢修過程中團隊協作極其重要。

“兩側作業過程中,檢查得快的人一般都會等稍微慢的人,因為如果一味地求快,就會從心理上給後面那個人壓力。在這個壓力下,工作可能就會有疏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王騰説。

“去年一列動車動力轉換架的齒輪箱因時間久變質,造成齒輪箱‘乳化’。作業小組四個人給乳化的齒輪箱換油,需要五個小時以上。在工長及主任上報後,無論車上還是車下檢修的在班同事,都毫無怨言地過來幫忙。”

車上的檢修員雖然不了解車下的檢修流程,但也幫著拎油桶、擦油,做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車下的檢修員特別感動。”王騰説。

“雖然工作很累很苦,每當我看到一列列車在經過我檢修之後出所,我心中還是非常自豪的,因為那是自己親手檢修的。”王騰説。

(文字/趙超 策劃/吳聞達 趙超 攝像/黃富友 吳聞達 趙超 李欣穎 攝影/黃富友 剪輯/李欣穎)

作業人員檢查動車組頭罩狀態。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作業人員王騰檢查車輛裙板狀態。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一支粉筆,一個可以拍照錄影的數字化手電成為檢測人員最常用的工具。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圖為復興號檢修人員使用的數字化手電,可拍照片,拍視頻,便於查看部件磨損和高壓設備檢測。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圖為作業人員姜宇航更換雨刷器。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工作人員擦洗車頂電力設備。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作業人員對車底轉向架進行檢修。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作業人員張朝舜檢查動車組轉向架制動盤狀態。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車輛行駛中需要利用撒砂系統增加軌面摩擦力,作業人員利用鋼板尺測量撒砂管與軌道之間的高度。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作業人員張朝舜進行車底螺栓扭力校驗。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作業人員張朝舜進行動車組數據下載。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作業人員通過LU移動式輪輞輪輻探傷系統對車體進行檢測。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作業人員張朝舜對駕駛室作業系統進行檢測。北京動車段 李博 供圖

車間懸挂的橫幅,時刻提醒著每一位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出現任何一個差錯。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