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期:中國高考40年變遷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6/9/2017691496951506505_455.mp4

1977年10月,當韓景陽第一次從廣播中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時,她無比激動。

“雖然之前同學有議論可能會恢復考試,但是直到親耳聽到廣播,才敢相信是真的。”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韓景陽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説。

高考的恢復,改變了當時中國數以萬計的青年命運,韓景陽因此與清華結緣,走上另一種人生。

1977年的高考故事:招收27萬人570萬人報考

1952年,新中國實行高考制度,1966年,高考制度被取消,高校停止招生工作。1977年10月21日,教育部決定開始恢復高考。

1955年,韓景陽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商業機械研究所試驗廠上班,成為一名普通鉗工,一幹就是三年。當得知恢復高考後,韓景陽第一時間為自己報名考試。

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創始人李風也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1970年,沒能繼續上高中的李風被分配到清華大學當“青工”,年少的李風對看書幾近癡迷,他曾讓分配到圖書館的青工幫他偷偷借書,每天晚上,他大量地閱讀歷史、哲學、文學等方向的書籍,期待著有一天能夠重返課堂。

1977年的高考,招收27.3萬名學生,卻有570萬人報考,年齡橫跨13歲到30余歲。半年以後,1978年的夏天,依然有590萬人報考。

“那時候可沒有各類輔導書,我們只能找出課本自行學習。”韓景陽説。

備考時的韓景陽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復習功課,“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同學們紛紛找到了各自的中學老師,希望他們能做一些考前輔導”。

韓景陽的高中在北京八中就讀,一次她的政治老師義務為考生們講授考前復習內容,她提前了20分鐘來到學校,走到教室門口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平時只能容納四十來人的教室,竟然擠滿了近百名學生,有的同學甚至直接把窗戶打開,站在教室外聽課。

“同學們當時經常互相分享老師的輔導資訊,哪有老師開講,大家就到哪去。”韓景陽説。

而李風備考期間更加“拼命”,臨近考試前一個月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復習到淩晨兩三點,從未間斷過。

李風還時常會約著自己的朋友聚在一起學習,相互督促、相互鼓勵。“當時覺得能考大學就像做夢一樣,所以必須盡全力考到最好,牢牢把握住機會。”李風説。

在選擇填報志願時,韓景陽堅持報考了清華大學自動化係,“當時就是覺得電子技術比較尖端,我們國家真的需要發展,總想著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國家變得更好一些。”韓景陽説。

李風在填報志願時選擇了全國競爭強度無出其右的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與企業管理專業。“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國家的命運”成為了他的座右銘。

高考從單一制走向多元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有進入高校深造的機會,我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連續擴招。

到2015年,全國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已達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0%。

“我覺得現在能上大學的比例變大了,許多學生考慮的可能更多是能不能上一個好大學以及好專業。”清華大學自動化係大二學生袁淑文告訴中國網記者。

袁淑文在高考時參加了“領軍計劃”(“領軍計劃”為清華大學制定的自主招生計劃)。獲得江蘇省數學競賽一等獎及良好的課外社工成績,讓袁淑文得到了清華大學的加分項,順利進入自動化係。

2003年,首批22所部屬大學試行自主招生後,十多年來,高校自主招生走過了從單獨招考、聯合招考,到如今高職院校與學術型高校招生分類招生,以統一高考為基礎,進行綜合評價的不同路徑。

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常務副所長洪成文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的高考正在努力打破“一考定終身制”,自主招生可以彌補高考“筆試”單方面招生所滋生的弊端。

“此外,未來的改革還可能將學生平時的學習和表現納入考察範圍,以便使人才選拔更加全面,這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即將考生高中學業水準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高考成績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高考選拔人才的依據。”洪成文説。

高考40年改革足跡

1977年10月,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從1977年起,對高等學校招生制度進行改革,恢復統一考試製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

1985年以後,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向減少高考科目方向發展,先是將理科7門、文科6門各減為“3+2”共5門,上海則實行“3+1”方案。

1994年,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消除了國家計劃招生和調節招生的錄取分數差距。高校學費開始增加,後續幾年中,高校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30%,甚至50%。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範專業也逐漸開始收費。

1999年,教育部開始推行“3+X”科目考試方案。廣東省率先開始在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高校開始大規模擴大招生數量。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的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

2001年,取消對高考考生在年齡和婚姻狀況上“不超過25歲”和“未婚”的限制,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實現網上錄取。

2003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2所重點院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部分省份自主招生。

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師範生免費教育重返大學校園。

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部門發佈《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此後,上海、浙江兩地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佈《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等配套文件,對文理不分科、探索“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多元錄取機制等內容進一步細化。

2016年,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市外,其餘26個省份均選擇全國統一命題試卷。

(文字/尚陽 策劃/尚陽 攝像/王懷榮 黃富友 高南 剪輯/王懷榮 供圖/清華大學自動化係)

1982年,高考制度恢復後清華大學自動化係第一批本科畢業生合影。

常迵教授病中在家聽取研究生彙報。

胡東成教授在課堂講授《模擬電子技術》課程。

清華大學1977級自動化係學生韓景陽與排球隊同學合影。

清華大學1977級自動化係學生韓景陽與室友在宿舍內學習。

清華大學1977級自動化係學生在清華園內合影。

清華大學自動化係資訊教研組研究生答辯會。

首屆“清華學生十傑”評選揭曉,自動化係博士生張佐(右三)名列榜首。

童詩白教授和中青年教師一起指導研究生。

自動化係研究生在實驗室做運動控制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