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中國式“智慧養老”探索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2/28/20172281488278440342_456.mp4

60多歲的徐阿姨是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的“新住戶”,入住後她自稱心情放鬆了很多,“老伴發病不用再害怕了,給養老公司打個電話就有人幫忙送醫院,每天助老服務員會過來幫著打掃衛生,收拾家務。”她説。

同樣住在“虛擬養老院”裏的尹阿姨,通過“虛擬餐廳”電話,點一葷一素倆個菜,每頓飯花費不到10元錢。

蘭州市城關區政府開創的“虛擬養老院”,通過一部熱線電話、一個指揮平臺、一批加盟企業,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滿足了老人無需入住養老院,便可在家享受到專業化和標準化養老服務的要求。

2017年2月22日,國家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前往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考察,給予了高度評價。

全國人大代表一份關於“智慧養老”的提案

據2016年民政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為2.22億。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8億,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並且,我國養老方式主要為居家養老,比例高達96%。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車曉端曾做過人口工作,她告訴中國網記者,從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來看,很需要進一步重視養老問題。“在新的形勢下,怎麼能夠運用新的方式,進行‘智慧養老’,讓養老工作跟社會的發展同步,是需要探索的。”車曉端説。

車曉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交的一份提案《推進“智慧養老”工作探索中國養老新途徑》中寫道:“‘智慧養老’作為現代科技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的現代養老模式,具有中國特色的可行性,代表了未來養老的發展方向,也是破解養老服務難題的重要出路。”

車曉端介紹,紹興作為深化全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正在進行探索。2016年8月,浙江省發佈了《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資訊平臺建設與管理規範》等7項市級地方標準規範,基本建立健全了養老服務基礎標準、服務保障標準、服務提供標準等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標準體系。

“‘虛擬養老院’只是‘智慧養老’的一個層面,‘智慧養老’包括設施、理念及方式,它不是一個點一個線,是立體的、多角度的。” 車曉端説。

“虛擬養老院”仍需政策扶持

2007年,全國第一家“虛擬養老院”在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誕生,為2.6萬名高齡、空巢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據江蘇省老齡辦資料顯示,目前江蘇省已建成95個“虛擬養老院”,已輻射全省90%以上的養老服務對象。

車曉端認為我國“智慧養老”還處於起步階段,“‘智慧養老’要在建立健全機制、加強統籌規劃、設立準入門檻、加快搭建平臺、整合提升服務資源等方面下大氣力。”她説。

在“虛擬養老院”受到老人歡迎和社會各界認可的同時,其發展推廣受到制約,餐食品質不穩定、企業退出、人才流失等問題日漸顯現。隨著參與老人的增加,大部分“虛擬養老院”在管理、運作模式、資金投入等諸多問題上也面臨著挑戰。

車曉端建議,政府應對“虛擬養老院”建設給予資金上的扶持,並把居家養老服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此外,政府還應對‘虛擬養老院’服務項目的加盟企業給予政策扶持,由民政、工商、稅務三部門協商制定優惠政策,酌情減免稅費,吸引更多的企業加盟‘虛擬養老院’,打造全民養老的新模式。”她説。

車曉端還建議在發展“智慧養老”的過程中加強醫養結合政策的落實。

“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形式,將醫療、養老、康復等一體化服務延伸到家庭。”車曉端表示,通過“虛擬養老”的模式實現居家養老的全覆蓋,同時結合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這樣三種養老模式互為補充,實現一個大養老服務格局。

“智慧養老”實踐不斷加快

近年來,從地方到中央,關於“智慧養老”的實踐正在加快。

截至2015年底,蘭州市已初步形成“虛擬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相繼出臺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補貼、老年人能力評估、服務組織評定等標準和辦法。

2015年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

2016年初,商務部公佈的主抓工作中重點提到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資訊平臺,推動養老健康等服務市場多層次發展。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服務創新,到2020年,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

2017年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産業體系,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未來10到15年將是‘智慧養老’、資訊化養老等新形式的‘科技養老’快速發展的黃金年代。希望能夠通過摸索和實踐,真正建立一個覆蓋面廣、服務優質高效的‘虛擬養老院’。”車曉端説。

(文字/肖冰 策劃/肖冰、黃富友 攝像/王懷榮、黃富友、吳佳潼 攝影/黃富友 剪輯/吳佳潼)

2009年11月,市領導接見北京市百姓宣講團全體成員合影。(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2年8月,王金海被評為“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2年8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市中醫局局長趙靜,副區長盧國懿指導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3年9月,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區民政局局長王佔勇檢查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3年12月,副區長曹蕾、衛生局局長楊冬立指導衛生室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4年3月,房山區副區長劉勝國、區民政局局長王佔勇、張坊鎮黨委書記慈建民、鎮長遊向榮指導養老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4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教授參觀農村衛生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14年9月,南非衛生專家組參觀農村衛生中醫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2005年9月,北京市中醫局趙靜局長檢查中醫工作。(北京金海老年服務中心供圖)

每天坐診是王金海雷打不動的工作內容,僅2016年來到王金海中醫門診就醫的人數超過3萬人。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王金海在豐富老人的生活娛樂內容方面下了很多心思,購買的器材設施裝滿了整整一個房間。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為了保證中藥的治療效果,王金海每次都要去藥材産地去購買,這些野生黃芩就是他最近買回來的。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醫養結合”是張坊鎮金海養老中心的特色內容,王金海每天上午例行查房後都會為患者做針灸治療。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醫養結合”是張坊鎮金海養老中心的特色內容,王金海每天上午例行查房後都會為患者做針灸治療。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上午接到附近村子老人的電話,王金海一直忙到下午兩點才抽出時間驅車30分鐘到張坊鎮東關上村病人家中。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王金海為周景榮和老伴兒沙樹同檢查後,周景榮和鄰居執意送王金海出門。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王金海幾年前了解張坊鎮瓦溝村居民的收入情況後,鼓勵並實地指導當地村民種植藥材。據了解,瓦溝村目前種植藥材的面積近千畝,每年為村民帶來豐厚的創收。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王金海為周景榮檢查完身體後,也為周景榮的鄰居古秀玲免費檢查。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張坊鎮東關上村周景榮今年65歲,患有甲狀腺、動脈硬化、腦血管等疾病,王金海測量血壓後準備回去給她開幾副中藥進行調理。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王金海對藥材品質格外看重,圖為員工對藥材黃芪篩選,將不符合標準的挑出。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周景榮目送王金海離開。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圖為煎藥用的器皿。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作為建院的第一批密閉煎藥機,15年過去了,機器內外依舊如新。中國網記者 黃富友 攝

《幀像》,讓時代變遷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