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東華門進入,直行約5分鐘後左轉,便來到一處未開放的院子,院裏東西向有兩排共9間平房,房門上挂著戰鬥一班、戰鬥二班、會議室等標牌,這裡就是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東城支隊故宮特勤消防中隊(以下簡稱“故宮中隊”)的駐地。
故宮中隊于1975年5月25日掛牌成立,前身是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于1970年3月從府右街消防中隊抽調進駐故宮的一個排的警力。
中隊肩負著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故宮博物院、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65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密布在轄區之中。
每天在故宮裏練習“跑圈”的人
故宮中隊守衛的是人類歷史的瑰寶。600年曆史的故宮,8000多間房屋,全部是磚木結構,抵禦火災能力弱。建築內還有大量木質藏品、書籍、字畫等易燃文物。
如織的人流增大了文物古建的安全荷載。自2012年以來,故宮每年的客流量都在1500萬以上,僅2016年,中隊官兵便幫助30余名觀光時走失的孩子找尋到父母。
中隊要求消防隊員以中軸線劃分,按西正宮、東正宮的區域進行整體記憶,一名新兵要花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把故宮的地形跑熟。
“故宮雖説大,但直線距離並不算遠。一旦有了警情,部分官兵穿消防服、帶裝備、開消防車,走大路繞過去,剩下的官兵拿起救火裝備,以最快的速度,繞小道跑過去!” 故宮中隊指導員蔡瑞對中國網記者説。
跑,在故宮特別有用。跑圈,成了消防隊員每天的必修課。
每天早上,全體隊員先跑圈。沿著故宮外墻內側通道,經東華門、神武門、西華門再回來,一圈下來3公里。
不僅僅是跑,他們還要訓練背著幾十斤的空氣呼吸氣瓶爬臺階、折返跑,還要練習穿戴齊裝備,拿著消防水帶跑。
跑的速度要精確到秒,在跑的過程中要完成接水帶、接水槍等動作。
“因地制宜,我們在這兒沒法開展大型實訓,但在消防系統的大比武中,中隊各個士兵都是精英。”蔡瑞説。消防安全是故宮的命根子,故宮中隊創造了41年無人為火災的紀錄。
堅持科學防火與古今傳承相結合
中隊為故宮量身定制了15個大方面106項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比如我們把故宮分了十個區域,一個主殿55個分殿,主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利用了半年時間調研、做方案,進行演練。”蔡瑞説。
中隊對超過八千個房間逐一調研,制定了一個整體預案、10個區域預案、55個單體預案,對進攻路線、供水方法、滅火劑選擇等進行預先計劃統籌;推動故宮管理部門安裝智慧感煙點式探測器5674個、吸氣式火災探測器113台,確保兩套系統對全院殿宇宮室消防監控全覆蓋;每月對故宮供水管網最大供水能力進行測試,定期聯合駐院各單位開展滅火救援綜合演練。
“夏天補水、冬天鑿冰”本是明清時的防火舊制,現在中隊仍然堅持將非開放區域72口2000升的大水缸逐個注滿,解決“第一桶水”的燃眉之急。
“看似是土法子,現在仍在用。”蔡瑞説。
到了隆冬,官兵沿著內金水河砸冰窟窿,每隔幾十米一個,隔幾天重鑿一次,確保危機時刻能夠就近取水。
為防止植被生根破壞古建結構,中隊每年都會給幾十米高的宮殿房頂清理雜草,堅持清理可燃物、濕化植被,每年清理可燃物達100多噸。
“概括為春天注水、夏天拔草、秋天濕化、冬天除冰,最大程度地保障故宮周邊的環境安全。”蔡瑞説。
每名消防隊員每年完成一次“長征”
走出故宮,中隊的消防官兵同樣責任重大。
2016年10月14日晚,兩名執勤官兵巡邏至東長安街時,發現一輛2路公交車尾部冒煙,執勤人員迅速登車追趕、處置,對車上人員進行疏散,利用水槍對起火冒煙部位降溫,前後用時僅8分鐘。
天安門地區年均吸引中外遊客近億人次,舉行重大活動百餘場次。從2011年起,中隊對天安門廣場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邏執勤,年均投入警力3000余人次,巡邏時間累計8760小時,巡邏里程1萬餘公里,相當於每名消防兵一年要走完一次“長征”。
在天安門廣場上,消防官兵是首都公安消防的一張名片。每天為近百名遊客指路,每年全國兩會時發放消防安全提示卡片、普及消防知識,被一大批代表稱為“廣場上的老朋友”。
建隊以來,中隊參加的兩萬餘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務均圓滿完成、無一失誤。
(文字/肖冰 策劃/吳聞達 肖冰 攝像/王懷榮 吳聞達 攝影/焦源源 剪輯/吳聞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