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朝鮮半島和平體制的障礙

朝鮮為什麼要擁核?普遍認為,朝鮮進行核子試驗與核武裝主要是出於維護體制生存,也就是冷戰結束後,朝鮮面臨的韓美同盟壓力,這種壓力一方面體現為軍事安全威脅,一方面體現為南韓的統一攻勢。在冷戰期間,朝鮮當局一度渴望按照“越南模式”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但冷戰結束後,朝鮮當局卻更加擔心南韓按照“德國模式”對朝實施吸收統一。

韓朝之間的安保統一競爭是朝鮮半島局勢演變的根本動力。對朝鮮來説,要想獲得統一問題的主導權,就必須解除駐韓美軍的威脅。從1953年到1973年的20年期間,朝鮮對南韓擁有絕對的經濟和軍事優勢。1973年以來, 駐韓美軍撤出再次成為韓朝雙方和美朝雙方的一個重要議題。對此,韓方以南北簽署和平協定的方式解決彼此的安全困境,而朝方則回避和韓方進行安全磋商。

最終,韓朝雙方的重大分歧在於如何實現朝鮮半島和平。在停戰協定轉換為和平協定的過程中,朝鮮的和平清單包括:駐韓美軍撤離、廢除韓美同盟條約、韓朝裁軍、朝美簽署和平條約、美朝關係正常化和解除對朝制裁等。從朝鮮的這些要求事項來看,朝鮮當局試圖通過雙邊談判得到美國的政治承認,安全保障和經濟援助,一舉扭轉韓朝安保統一競爭中的劣勢。

不過,即便是朝方完全棄核,韓美也不可能做出這些讓步。從美方立場看,美朝之間無法排除南韓進行和平談判工作,更無法把停戰體制轉換為和平體制。從韓方看,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的關鍵是韓朝雙方達成一個和平協定,駐韓美軍不是討論的議題,韓美雙方也只是就戰時作戰指揮權問題的回收進行了磋商,更不可能深入到撤軍和廢約這些引起南韓政治衝突和社會分裂的重大議題。

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內在局限

在朝鮮半島安全局勢的發展變化中,韓朝關係是根本,朝美關係是關鍵。由此,韓美朝三方成為朝鮮半島安全博弈的核心當事方。正如上面所闡明的,朝鮮無法通過和南韓的直接談判獲得想要的結果,一方面是由於南韓的安全保障受制于韓美同盟體制,南韓在安全議題上無法自主;另一方面, 通過和美國的直接談判,朝鮮想獲得朝鮮半島問題的主導權。

在朝鮮半島和平體制問題上,由於問題層次不同,構建和平機制的方式也不同。由於韓朝存在尖銳的安全競爭和統一競爭,自始至終,朝鮮把美國作為和平談判的關鍵方。美國主張南韓也是朝鮮戰爭的當事方,沒有理由排斥南韓而和朝鮮進行雙邊和平談判。為了順利推動朝美會談,朝鮮80年代也曾經接受三方會談提議,但是,朝鮮憑藉自身的實力無法貫徹駐韓美軍撤離這一主張。

由於無法通過談判貫徹其主張,朝鮮另辟蹊徑抗衡韓美同盟,1993年先是宣佈退出NPT,隨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廢除停戰機制安排。1996年,美韓提議舉行四方會談,通過讓中方的加入來彌補過去三方會談的缺陷。不過,朝鮮認為美國的政策是陰謀。朝核導彈危機迫使美國重新評估對朝政策,克林頓政府最終決定,如果朝鮮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準備對朝提供外交和經濟利益。

2001年上臺的小布希重新檢討克林頓的對朝接觸政策,美國小布希政府的高壓政策刺激朝鮮加快核開發,朝核成為朝鮮半島和平體制構建的焦點。儘管各方通過多輪六方會談達成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這兩個重要協議,但是,半島無核化進程卻遲遲沒有進展。根本原因在於朝鮮棄核無法得到核心當事方美韓的政策讓步。六方會談實質上依然是朝韓美三方之間的利益博弈。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