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上海標價高昂(在世界上最大的星巴克買一杯冷飲和一片披薩要讓你破費20美元),但真正的上海菜卻簡單廉價,是我最喜歡的那種食物:包子。

要説的第一類包子是小籠包,或叫湯包,是上海一直備受歡迎的地方特色。一般用豬肉和蟹肉作餡料的蒸包有著近乎透明的精緻外皮——但也不至於薄到破裂,漏出裏面寶貴的湯汁。

我吃了許多美味的小籠包,第一次是在蔣榮興外灘湯包吃的,那是四川中路上挺大的一家店面。在上午晚些時候,我看到大廳裏聚集了一群人,便決定加入他們。很滿意自己的這個決定——雖然我不小心點成了四份包子(一份10元),而不是一份四個(我的中文有些生疏),但它們十分嬌小,可以一口一個,每一個都會爆出醇厚的豬肉湯的味道。在我聽到街上滋滋作響的生煎之前——一種面皮更厚的煎包,我已經吞下了十幾個小籠包。

在另一家非常著名的休閒快餐廳老盛興,一個男人用兩把鉗子夾著一口淺沿大平底鍋往外倒油。二十多個金黃色的煎包裏塞滿了牛肉和切碎的蔬菜,浸在冒泡的熱油中劈啪作響。我點了三個大煎包,每一個都和棒球差不多大,總共九元。在這些地方,大部分步驟都一樣:在櫃檯點餐,把小票遞給服務員或者店裏做煎包的那個人。拿到美食,然後找個空位坐下來享用。

其他高品質的包子鋪也有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麟籠坊。這家店環境休閒,看似有些破敗,但卻有味道極好的小籠包(16元12個)。等餐期間,你還能親眼看到小籠包的製作過程。但是上海包子裏的至尊還要算是生煎包。它是饅頭、鍋貼和湯包相結合的産物(不要和上面提到的普通煎包混淆)。先在淺平底鍋裏用油煎,然後上屜蒸,最後撒上少許青蔥和芝麻。咬第一口時,滾熱的湯汁四溢而出。

我們穿過弄堂(老式的巷子),經過帶歐式陽臺的簡陋公寓樓,最後來到東余杭路和安國路交匯的路口。我在這裡的一家小店找到了夢寐以求的生煎包,上軟下脆,湯汁肥厚。這家店的生煎包四個只要六元,但我吃的這一頓包含在了我購買的美食遊價格內。

儘管上海的美食讓我迷戀(也許你已經看出來了),但這座城市眾多同歷史、藝術和音樂有關的去處同樣讓我傾倒。美食遊結束後,我去了附近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門票20元)。紀念館介紹了猶太難民在上海的歷史,尤其突出了雅各布·羅森菲爾德與何鳳山的生平。羅森菲爾德是一位奧地利醫生,曾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並肩作戰。何鳳山則是一名外交官,因為不顧命令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他有時候被稱作中國的辛德勒。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