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兩位新領導人登上世界舞臺,一位是39歲的法國新當選總統馬克龍,一位是64歲的南韓新總統文在寅。他們兩人的上臺都將給各自國家和所在地區帶來重要影響。

在首次出現的分別代表極左、極右、中間和右翼力量的四大候選人支援率非常接近的特殊選舉中,“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最終戰勝極右翼領導人勒龐,意味著法國民眾選擇了建制派,拒絕了與歐洲和世界隔絕的極端主張。這個結果與今年3月荷蘭大選(現任首相呂特領導的自由民主人民黨獲得最多選票,右翼民粹陣營慘敗,呂特連任)一道,狙擊了極右勢力所代表的民粹主義政治在歐洲的擴張,遏制了歐洲整體右轉的步伐,同時也喻示著德國總理默克爾謀求第四次連任的努力有更大機率取得成功。

馬克龍將在法國內憂外患空前加劇的嚴峻形勢下正式開始執政,其政策必須優先處理國內反恐壓力和階層分化、經濟不景氣等問題。由於他本人和所領導的政黨過於年輕,在國會勢力單薄,馬克龍今後的執政地位不被看好,至少不會輕鬆。而且,馬克龍本來就是法國“左派中的右派”,其政策主張為迎合大選需要已經變得更加右傾。如果6月法國議會選舉結果對其不利,馬克龍將被迫組建聯合政府,選擇右翼總理或內閣部長,法國很可能出現“中右共治”的局面。

文在寅的當選標誌著南韓政治鐘擺向左側回擺。文在寅在南韓接手的是一個更難駕馭的攤子,內有樸槿惠“親信干政門”給南韓社會和民眾對政府信任造成的撕裂傷以及經濟放緩、失業攀升的壓力,外有空前嚴峻的朝核問題挑戰和美國特朗普政府要求韓方承擔更多同盟責任的壓力,以及修復中韓關係的緊迫性。

從文在寅在2012、2016年兩次競選期間的言論看,其對朝政策強調“和平優先”,表現出將朝核、南北關係、半島和平三個問題通盤處理的傾向。如果南韓的對朝政策從樸槿惠時期“安全優先”並最終走上“急統”道路的狀態務實回調,將為在朝核問題中緊張對峙的各方提供下行“臺階”,由此可以期待出現促成朝核復談的新的“機會窗口”。

然而這個“機會窗口”能否兌現,不是任何一方説了算的,或許還需要具備三方麵條件。一是各方能否克制以過激行動試探對方底線的衝動。二是中韓能否把“薩德”部署問題解決好,為改善中韓關係消除障礙。三是美韓就如何恢復朝核談判拿出共同認可、具體可行且有説服力和誠信度的方案,並且暫停一些不必要的軍事活動,而不是繼續動輒對朝隔空拋擲強硬立場,密集施加武力恫嚇,間或釋放模糊的接觸信號。如果這些分析成立,中國積極主動的斡旋外交與南韓理性務實的調整回擺相匯合,推動半島局勢向好發展的因素就會壓倒破壞東北亞和平穩定的因素。

馬克龍、文在寅對其即將和已經開始領導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均有高度認知,承認歷史傳統的作用,重視中國日益上升的地位,主張對華奉行積極、友好、務實的政策,他們的當選將為中國發展或改善對法、對韓關係,推動兩國關係超越障礙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提供機會。

曾擔任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的馬克龍認為法國和歐盟與中國在國際反恐、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地區與全球和平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盟友,希望法中保持政治和外交戰略關係,同時也認為法中在共同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前提下發展經貿合作大有可為。曾輔佐南韓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盧任內開創了中韓關係最好時期)的文在寅在競選期間多次強調恢復中韓合作勢頭的重要性,認為兩國繁榮振興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拒絕開列就職後先訪問華盛頓還是北京的優先順序,對中國強烈反對“薩德”部署的態度表示出理解。文上臺後第一時間與習近平主席通了電話,派特使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帶來了親筆信,雙方已就儘快改善中韓關係達成共識。

2017年5月還有一場大選需要提及,那就是伊朗第12屆總統選舉。在這場選舉中,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以較大優勢戰勝強硬派候選人萊希成功連任。本次伊朗大選戰況激烈,最初六位候選人分屬改革、溫和派陣營和強硬、保守派陣營,國家的經濟狀況和伊朗核協議的存廢成為核心辯題。在改革和溫和派、強硬和保守派分別完成整合後,辯論進一步激發了年輕一代民眾踴躍上街投票,選舉結果反映了在國家經濟仍較困難、美伊關係再度趨緊的悠關時刻,支援改革和發展、支援緩和與外部世界關係的民心所向。這次選舉結果亦可能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繼任人選産生影響(如伊朗最高精神領袖發生改選,在任總統成為最高精神領袖的機會更多),伊朗的政治天平有可能進一步向改革派傾斜。

在魯哈尼的第二任期,改善伊朗經濟環境將是首要的執政任務,外交將全力保衛核協議成果,抵禦特朗普政府支援以色列,反對伊朗,分化伊朗與阿富汗、土耳其、敘利亞等國關係的地緣政治壓力。為進一步拓展自身改革、發展和安全空間,平衡、對衝來自西面的敵對壓力,伊朗的一部分對外戰略觸角將繼續向東延伸,經濟上更加重視同中國、印度、日本、南韓的聯繫,也會以更積極姿態參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合作。

把以上三場大選放到一起審視,就會發現它們的結果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都以機遇面為主要,其背後的道理不難理解。中國是一個在自己發展道路上孜孜以求做出成功探索、國際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國家,無論國際形勢和一些重要夥伴國家、相鄰國家的國內局勢怎麼變化,無論什麼人在什麼國家當政,中國的吸引力都是外部世界必須正視並以理性、務實態度加以把握的。儘管這幾年中國與一些國家的關係遇到內生或外部施加的干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波動、暫時的現象,只要我們保持沉著冷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按照已經確定的對外政策的基本方向和方針開拓進取,不因一時一事而動搖,大勢就在我們一邊,歷史的鐘擺總會按它自己的規律擺動。(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