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她力量】女航太人李晶:輝煌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付出
編者按: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中的每一個勝利都有廣大婦女的積極參與和卓越貢獻。中國網聯合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傳工作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宣傳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網路工作部,推出特別策劃“新時代·她力量”,對話不同職業女性,用鏡頭講述她們幾十年積微成著、步履不停,在新時代,用初心和堅守書寫巾幗綻芳華的感人故事。
本期推出國慶節特別策劃,採訪航太科工三院三部研究室主任李晶,突出展現女性在國防戰線上迸發的那一抹亮色。
從本科一路求學至博士,因為“工程單位幹的事特別實”,李晶放棄高校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以博士後身份進入航太三院,毅然決然地扎進科研一線,這一扎就是十六年。
鏡頭前的李晶留著利落的短髮,一側的發尾有些卷翹,對此她並不在意。她説話幹練,語氣溫柔平和。談及十六年來的經歷,她表現出的更多是平靜,哪怕是談及曾登過的“科技領域珠穆朗瑪峰”也一樣,嚴謹審慎已經融入她的血液。在她看來,榮譽是屬於團隊的,“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更多人在一起,才能夠走得更遠。”
她相信“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然而,對於如何走好這條路,她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這需要有足夠的熱愛和一顆“航太報國”的心。
輝煌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付出
科研工作有著眾所週知的苦,設計、試驗和總裝一線都是李晶的“戰場”,她用“繁忙緊張”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最忙的時候,三天睡了不到6個小時。這對於很多航太人來説,都不算是特殊的經歷。”
尋找殘骸是飛行試驗後的重要環節。為了搜索掉落在蒼茫大漠戈壁的“寶貝”,科研團隊需要想方設法深入廣袤的無人區,這一去短則幾天,長則數十天。尋覓之路伴隨著煎熬,作為為數不多的隨隊女性,對李晶來説,能深入現場是寶貴的經歷,她可以親眼看到真實的産品狀態,獲取一手資訊。
面對惡劣的環境和險峻的地勢,每一次搜尋都充滿挑戰。“那裏沒有路,也沒有指示牌,有時需要開車衝上幾十米高的陡坡,然後再衝下來,劇烈的顛簸導致很多隊員出現嘔吐狀況。有時車會陷到軟沙裏,有時也擔心搜索久了找不到回去的路。”對於環境帶來的困難,李晶覺得“都還好”,她認為,在大漠中一直尋找卻找不到,這個過程“往往比較煎熬”。
遇到山地車開不進,需要大家分散開步行尋找,每個人搜索一片區域,就很容易因為找不到而心情煩悶,需要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激勵。”
講述這段經歷時,李晶多次提到“熱愛”二字。她認為,只有熱愛航太行業,才能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面對工作中出現的挑戰和困難。
隨著我國國防和科技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學子立志加入到航太事業中,對此,李晶建議學子們,首先,一定要懷揣一顆“航太報國”的心,願意為航太事業付出和奮鬥,“熱愛”是前提;其次,要有一顆願意學習且能持續不斷學習的心,勤於思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不斷地邁過難關,攀登科技高峰;最後,要擁有一顆堅強且寬容的心,敢於接受挑戰,和大家團結協作。
“航太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人無論再強,也不能完成所有工作,需要和其他同志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李晶説。
鮮花和掌聲屬於團隊
航太科工三院是我國飛航導彈事業的誕生地,是集預研、研製、生産、保障于一體,配套完備、門類齊全的飛航技術研究院,肩負著強軍報國的責任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我們深刻感受到當前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騰飛,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強大國防實力來保衛中華民族和我們所獲得的經濟文化成果,這也是所有航太人幹這一行的初心和使命。航太發展得好,不僅能促進國防實力的增強,還能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李晶説:“讓我們深受鼓舞的是,我國航空航太的很多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起點高,平臺大。入職不久,李晶就參與被譽為“科技領域珠穆朗瑪峰”的國家級項目中,“也有人稱其為‘科技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從這些比喻可以知道它的難度有多大。”對此,李晶感到榮幸,語氣中帶著滿足,卻沒有驕傲。這個項目有多項成果打破世界記錄,是因為有無數的科技工作者,傾力付出十年的結果。
參加這個項目的團隊很大,其中很多是女同志。“她們面對這些具有困難和挑戰的任務時,可以説是巾幗不讓鬚眉。大家用堅毅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個性,通過細緻耐心和持續不斷學習,把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團隊獲得多項獎勵,其中一項就是‘巾幗文明崗’。”在李晶看來,女同志工作起來,和男同志並沒有什麼差別,女性的細緻耐心反而讓她們在工作中有一定優勢,因為航太工作更需要嚴謹。
攻堅克難的路上也伴隨著鮮花和掌聲。李晶曾被評為集團重大貢獻個人、集團傑出女職工等,並於2022年獲得“全國三八婦女紅旗手”榮譽稱號。李晶表示,榮譽是屬於團隊的,沒有這個集體,就沒有個人的榮譽,這是對團隊過去的認可,也是對未來更高的期待。
航太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這個過程很難一帆風順,李晶和她的團隊也曾面對過失敗和質疑,對此,他們選擇“體諒”。“有些看起來很容易的部分往往伴隨著很多技術方面的新挑戰。並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我們隊伍所經歷過的,更多的人只看到結果,不知道其中實際的困難和問題,所以很容易産生質疑。”李晶坦白地説,大家也會有委屈和壓力,但對於科研人員來説,這時最關注的不是別人的質疑,而是如何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確保下次不出問題。
“我有幸工作在一個偉大的集體裏,我們的兩總卓越睿智,我們總體全面擔當,我們各專業緊密協作,這個無比團結和優秀的隊伍,是我們面對所有挑戰的底氣。我也會關注團隊每個成員的優勢,讓他們做一些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給他們更好的發展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幫他們一起解決問題,從而更快成長。”説到這裡,李晶的語氣中透出一股豪情,“如果獲得成功,那我們一起分享勝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李晶的閒暇時間除了用來補覺,大多數用在陪伴家人上。她認為,家庭對女性的期待可能更高一些,當工作和家庭出現衝突時,女性的付出相對更多一些。好在不論是愛人還是孩子,都對她的工作報以極大的理解和體諒,她的高品質陪伴,讓她仍然是孩子眼中的“好朋友”。
閒暇之餘,李晶也會看一些書。由於沒有那麼多時間“走出去”,李晶選擇在書中“走到”自己去不到的地方,“經歷”自己沒經歷過的事情,讓自己獲得更多見識和力量。
李晶喜歡看些人物傳記,除了歷史人物,還有社會主義新時代條件下涌現的一些女性代表,比如不停挑戰人生的董明珠、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因傷致殘的最美舞者劉岩等,“她們在自己的領域有著非常光輝的形象,面對挑戰,都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都非常了不起。”李晶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故事能給人以啟迪,讓看到他們故事的人非常振奮,並能夠增強信心,持續前行。”
(策劃/記者/視頻:孫曉彤 攝像/文字:韓雅潔)
編審:吳聞達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