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邵陽縣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項目化管理為抓手,將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細化為105個具體項目,創造性將具體任務劃分為全局性項目、攻堅性項目和示範性項目3類,通過落實全員參與、過程跟進、晾曬評比“三項”機制,多點發力,推動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成勢見效、全面進步。

突出蓄勢賦能,融入發展大局立項目

聚焦高品質黨建引領保障高品質發展目標,圍繞“把黨支部建在産業園區”選題立項。組建油茶、新材料兩大産業鏈黨建聯盟,在全縣打造100個油茶莊園,成立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産學研示範基地,依託中南大學技術優勢推動硬質合金産業集群轉型升級,不斷完善“主管單位+賦能部門+龍頭企業+鏈上組織”全産業鏈體系,奮力打造産業鏈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瞄準産業振興這個“重中之重”,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利益聯結體”項目。先後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全覆蓋成立村級振裕三農有限公司,通過“集中投資入股、實體公司帶動、集體受益分紅”的辦法,重點圍繞屋頂式光伏發電、農機具租賃服務、農産品貿易購銷、勞務輸出、入股國有企業等十二大舉措,有效激發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破解難題選項目

結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開展“走找想促”活動,緊盯基層黨建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謀劃精選黨建項目。

為打通基層治理運轉不暢、效能偏低等堵點,探索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項目。創新提出了“共商服務團”模式,充分吸納村民代表、退休幹部、企業家、先進工作者等四類人員參與到“共商服務團”,引導他們發揮參政議政、助民利民、社會治理、立德鑄魂等四個方面作用,如蔡橋鄉水口村,通過“共商服務團”發動群眾義務籌勞達2058個,將“鐵爐頭”打造為縣級美麗庭院,走出了基層善治新路徑。

面對城市基層組織體系向一線延伸存在的難點,大力實施“小區黨組織組建攻堅行動”項目。按照“一小區一品牌”的思路,結合“和美小區”創建,根據各小區實際、居民需求、地域特色等,集中打造了“紅馬甲”“夕陽紅”“青蔥綠”等小區黨建品牌,推動黨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難題在小區化解、服務在小區落實。

針對當前村幹部隊伍“後繼乏人”的痛點,謀劃實施以“抓好離任村幹部的‘傳幫帶’、現任村幹部的‘訓管愛’、村級後備幹部的‘儲培引’”為主要內容的“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項目。建立村幹部基本待遇逐年增長機制,明確對從事黨建、鄉村振興等崗位的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非主職“兩委”幹部,其工資待遇參照非一肩挑主職幹部標準發放,以待遇激勵留住人才。

注重典型示範,突出創新引領謀項目

堅持思維創新、方式創新和路徑創新相結合,不斷找準黨建業務結合點、深挖黨建項目創新點。

探索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育”項目,充分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創新推出18條人才新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在全省率先打造農業經理人和鄉村工匠培訓基地,高標準開辦培訓班10期,培養鄉村工匠600名、農業經理人35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輸送管理和技術人才。

實施“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推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充分挖掘塘田戰時講學院等“富礦”,深化與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黨建合作,不斷充實南方抗大紅色教育的“紅課庫”和“名師榜”,結合慶“七一”活動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微黨課展播活動,創新推出上一堂微黨課、觀看一次黨員教育片、走一段黨的精神譜係之路、開展一次勞動實踐等“十個一”實踐套餐,推動紅色黨建品牌由塘田戰時講學院“一核紅”到夫夷大地“全域紅”轉變。(中共邵陽縣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