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傑臣): 廣西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現代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地處北海的潿洲島,2016年入選國家海洋局評選的中國“十大美麗海島”。在持續高效保持經濟建設穩步發展的同時,當地檢察機關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積極賦能生態文明建設高品質發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聯合舉辦的“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新媒體走基層看檢察”網評品牌活動走進潿洲島,深入檢察工作一線,探訪檢察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績。
潿洲島
潿洲島是廣西最大的海島,也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島嶼及附近海域自然條件優越,各類生物資源豐富。然而,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個別不法人員頂風違規、違法作業。
前不久,被告人周某駕駛漁船搭乘5人至潿洲島附近海域,在海底使用底拖網及法律禁用的電魚方法進行非法捕撈作業,共捕撈2163斤漁獲物。這一行為不但對漁業資源威脅極大,同時,因為拖底網的拉扯,使海底珊瑚的完整性遭受破壞,影響了局部海洋生態系統。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當場判令被告支付生態修復金34171.5元。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將生態修復資金用於潿洲島海域的珊瑚培育。
“珊瑚礁成型需要一定時間,人力物力成本比較高,現有珊瑚礁一旦被破壞,再建會很麻煩。有了修復金的介入,給我們的工作提供很大的支援。”潿洲島珊瑚館館長、廣西大學海洋學院黃雯副教授告訴記者。去年6月份,在徵求違法行為人的意見後,海城區檢察院聯合潿洲法庭和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的專家教授,將生態修復金用於潿洲島海域的珊瑚培育。
據了解,在辦理涉及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刑事案件時,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的同時,同步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讓違法行為人為他們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也向社會傳遞“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理念。另一方面,檢察機關還會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經檢察建議督促後,相關行政機關仍未依法履職,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院就會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據介紹,北海市檢察院于2021年5月在潿洲島建立公益訴訟監督聯繫點,為檢察機關了解島上社情民意、收集公益訴訟監督線索提供窗口。同時,與潿洲島管委會簽訂了《關於加強北海檢察機關與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公益訴訟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深化檢察機關與潿洲島管委會的雙向常態化協作,與潿洲島管委會形成合力,密切司法與行政職能有效銜接。
檢察工作人員對潿洲島淡水抽檢
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時,積極探索將公益訴訟恢復性司法理念運用於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中,致力於實現對受損生態環境資源的修復和彌補,通過增殖放流、珊瑚種植等替代性修復方式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在潿洲島附近已成功培育珊瑚苗2050株,修復海域面積200畝。全力維護北海潿洲島生態環境,以法治力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檢察藍”守護“最美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