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島五彩灘。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中國網4月25日訊(記者 彭瑤)4月2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聯合舉辦的“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新媒體走基層看檢察”網評品牌活動採訪團走進廣西北海,關注檢察機關如何用公益訴訟守護潿洲島的生態底色。

廣西潿洲島是廣西最大的海島,也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島嶼及附近海域自然條件優越,各類生物資源豐富,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守護好潿洲島的藍天、碧水、凈土,是當地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責之一。

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負責人蘇莉告訴記者,每年夏季,根據國家規定會有幾個月是禁漁期,並且潿洲島全島均是禁獵區,禁止未經相關部門允許私自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捕撈、非法狩獵等犯罪行為嚴重破壞潿洲島的生態環境。在辦理涉及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刑事案件時,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的同時,同步提起附帶的民事公益訴訟,讓違法行為人為他們的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也向社會傳遞“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理念。

另一方面,辦案過程中,如檢察院發現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使用職權或不作為的,檢察院向其提出檢察建議或與行政機關進行磋商,督促其依法履職。經檢察建議督促後,該行政機關仍未依法履行職責,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院就會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據了解,自開展檢察公益訴訟以來,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共辦理潿洲島轄區公益訴訟案件28件,既有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也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涉及海域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以及島上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檢察機關通過積極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以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為抓手,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聯繫,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及時發現和糾正破壞潿洲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行為。

2021年5月,北海市檢察院在潿洲島建立公益訴訟監督聯繫點,並與潿洲島管委會簽訂了《關於加強北海檢察機關與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公益訴訟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檢察機關與潿洲島管委會形成合力,進一步落實案件線索相互移送、證據收集協助配合、溝通辦法預警等機制。

截至目前,檢察機關已聯合駐島部門、環保志願組織等開展保護行動9次,挖掘公益訴訟線索24條,辦理區域案件28件,對潿洲島海域非法捕撈犯罪實現精準指控,並同時追究生態賠償責任。

被告人賠償之後,這些錢被用到何處?蘇莉表示,在辦案當中,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恢復性司法理念為指引,積極探索實踐以珊瑚培育、增殖放流等替代性修復方式來修復生態環境。

2022年6月,在徵求違法行為人的意見後,海城區檢察院聯合潿洲法庭和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的專家教授,在經過專業的生態評估後,將生態修復金用於潿洲島海域的珊瑚培育。2023年4月18日,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在潿洲島附近海域非法捕撈水産品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潿洲島的沙灘上進行公開審理。被告人周某駕駛漁船搭乘5人至潿洲島附近海域,在該海底使用底拖網及法律禁用的電魚方法進行非法捕撈作業,共捕撈2163斤漁獲物;被告人梁某駕駛漁船搭乘5人至潿洲島附近海域,同樣使用底拖網及法律禁用的電魚方法進行非法捕撈作業,共捕撈1464.8斤漁獲物。法院當場判令兩名被告分別支付生態修復金34171.5元、12188元。上述被告支付的生態修復金也將用於潿洲島附近海域的生態修復。

“儘管珊瑚礁只佔海洋面積的0.2%,但全球有1/3的海洋生物都棲息在珊瑚礁當中。由於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全球珊瑚礁都在退化,因此珊瑚的培育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從去年至今已有30余萬元的生態修復金投入到珊瑚培育中,潿洲島附近海域已成功培育珊瑚苗2050株。”廣西大學潿洲島珊瑚館館長 、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黃雯認為,生態修復金有利於海洋生態保護,但更重要的是起到對不法分子的震懾和對漁民的宣傳教育作用。“通過珊瑚館與檢察院等多個部門的持續宣傳,當前潿洲島漁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正不斷提高。”

當日,採訪團還走訪了目前島上唯一已建成的淡水湖資源——潿洲水庫,了解公益訴訟保護水資源情況。2022年底,北海市海城區檢察院與潿洲島管理委員會簽訂“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河長和檢察長各自發揮職能優勢,協同發力,共同保護潿洲島飲用水水源安全。

檢察人員開展公益訴訟取證勘察。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人民檢察院提示牌。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潿洲島五彩灘。中國網 彭瑤 攝

觀看珊瑚海底生長情況。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潿洲島珊瑚館。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2021年5月,北海市檢察院在潿洲島建立公益訴訟監督聯繫點,為檢察機關了解島上社情民意、收集公益訴訟監督線索提供窗口,同時也對遊客、居民起到宣傳作用。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潿洲島鱷魚山景區風光。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潿洲島沙灘。中國網 彭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