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2日訊(記者 李智)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其中就包括“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生態資源利用要與經濟發展相結合

農業、農村、農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美好願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三農”工作,歸根結底在於要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勝利,鄉村振興戰略逐步落實,在接下來一個時期,怎樣順應時代要求,讓各地農村、農民在適合自身發展的致富之路上越走越順,成為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指出,近幾年來,許多地方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鄉村特色産業,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色”的發展格局,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産業支撐。

我國廣闊的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除了生態效益,還應發揮出綠水青山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年來,白塔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緊緊圍繞‘生態立村’的目標,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美麗鄉村創建之路。讓每位遊客來到白塔能抬頭見青山,低頭看綠水,就像走親戚一樣,處處有溫情。”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説。

歐陽華認為,生態資源利用要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各地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挖掘生態資源。國家可以設立獎勵專用基金,鼓勵各地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逐年增加綠化面積。同時,對利用生態資源創造財富、強村富民成績顯著的單位給予必要的獎勵和扶持,並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推廣,不斷提升農村可持續發展水準。

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市場

緊跟發展步伐,推動産業振興。農民致富不能僅盯面前的一畝三分地,還需要乘著時代東風,升級産業模式。黨中央、國務院把數字農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作出一系列統籌部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等都對數字農業作出明確佈局。

據統計,2022年,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農村電商在推動農産品“出村進城”、助力鄉村振興、賦能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是一名深耕農業科研數十載的全國人大代表,他認為,“十四五”期間,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市場,農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産和農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會加速釋放。因此,要優化數字農業技術創新,推動裝備與成果示範,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對農業生産進行數字化改造。

全國人大代表張忠山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他自己創辦了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張忠山也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既有助於帶動農業生産發展,帶動農産品銷售量的增加,又能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帶動鄉村人才振興,縮小城鄉生活水準差距。

國企民企須擔負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

從東北黑土地到江南魚米之鄉,從高原長絨棉到南沙番木瓜,我國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三農”問題的規劃正有質、有序地落到實處。這離不開政府部門積極作為,更需要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歐陽華認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地方國有企業作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發展方略、引領地方産業發展方向的經營主體,在結對扶貧、幫助致富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它們可通過帶項目、帶團隊、帶技術的方式,以合作開發、運營為主參與鄉村振興,形成國企擔當社會責任、村級深入推動、村民廣泛參與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他建議,國家出臺鼓勵國企助力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優先將地方國有企業參與的鄉村振興項目列為地方級重點項目。“只有更多企業來服務鄉村,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

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須擔負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

(責編: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