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8日訊 (記者李智)近年來,由於美方部分政客裹挾政治情緒與行為導向,迫使中美關係驟然緊張,後演變為如今風雲詭變態勢。經貿領域,中美貿易摩擦依舊未見緩解跡象;戰略領域,美軍以每年10次以上頻率穿越台灣海峽,觸及中國紅線,同時還頻繁出沒南海及附近水域,挑戰中國底線。對此,兩國學界均保持高度關注,持續研究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點及未來走勢。

9月7日,第五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係分論壇以線上線下形式在中美兩國同時舉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郭長林,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沃爾特·肖倫斯坦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馮稼時(Thomas Fingar),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董雲裳(Susan Thornton)等兩國與會嘉賓圍繞“拜登政府上臺後中美關係變化、動向及未來發展趨勢”主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自今年1月拜登政府上臺以來,至今其對華政策的全面評估遲遲不見出臺,中美關係非但沒能出現當初人們期望的某種積極轉變,反而高層戰略對話幾乎陷入僵局。崔立如認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調整的困境與當下美國國內政局有直接關聯,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對華戰略方針與國際關係發展相違背。冷戰結束後的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發展了相互依存的經貿和金融關係,世界逐漸成為命運共同體。

崔立如強調:“在此背景下,華盛頓決策者卻無視歷史發展趨勢和國際變化現實,堅持把遏制中國和平崛起作為維護美國主導地位的主要外交戰略,其邏輯設定和目標選擇從根本上進入誤區。事實上,拜登政府因民主黨的脆弱地位,始終處於2022年和2024年兩次選舉的巨大壓力之下。如果因為壓力而不轉變對國際關係演變和中國崛起的主流觀點,華盛頓決策圈對華政策就很難走出目前的困境。”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董雲裳認為,這種“大變局”指的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我們還把思想局限在大國權力鬥爭上,就無法應對21世紀的挑戰。同時,也會使此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董雲裳表示,應該認識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儘管兩國之間存在各方面的差異,但這些與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相比,都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中美都需要為應全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作出貢獻。

郭長林指出,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就把中國推向了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使中美關係成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儘管兩黨在對華政策上形成了“華盛頓共識”,但是,受殘酷的黨派政治鬥爭驅使,大勢還是“比誰對中國更強硬”。美國對華政策可能一段時間之內沒有最強硬,只有更強硬。這對中美關係來説是一種“惡性迴圈”。

郭長林強調,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希望在‘民之交’,在經貿往來,在作為中美關係橋梁的專家學者。”

本屆論壇是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氣候變化咄咄逼人的大背景下召開,中美均是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兩國的矛盾對國際和地區形勢造成巨大衝擊。未來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將是中美兩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關心和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