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5日訊(記者 李明艷)6月29日,由中國國際商會、江蘇省貿促會、太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走進太倉——中日韓經貿合作論壇”在地處沿海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圈腹地的太倉市舉行。來自中日韓三國的政商人士和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共同探討了中日韓合作的現狀與未來。其間,日本株式會社國際協力銀行(JBIC)發佈的2020年度《日本製造業企業海外業務發展調查報告》結果顯示,356家在海外擁有3家及以上當地法人的日本企業中,168家企業(佔比47.2%)認為“中期(今後3年)最具潛力的業務開展合作國”是中國,這一比例讓中國超過印度重回榜首。
JBIC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越智幹文介紹,該調查是JBIC于2020年8月21日開始針對954家日本海外企業進行的,旨在明確日本企業在海外開展業務的現狀及對今後的預測,調查項目包括業務業績評價、業務發展預測、中期具有潛力的國家和地區、新冠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等方面。截至11月12日,收到530家企業的有效答卷,其中354家企業參與了“中期具有潛力國家和地區”調查項目。
中國在這一項調查目中的得票率與去年相比增加了2.6個百分點,達到47.2%,以5票優勢重新登頂。選擇“中國”的受訪企業給出的理由中,66.5%看中了“當地市場的現有規模”,58.1%看中了“當地市場未來的成長性”,緊隨其後的依次是“有産業集聚”“是組裝工廠的供給基地”和“廉價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此外,有許多企業表示,中國有效遏制新冠疫情並迅速重啟經濟活動,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企業在世界各大地區的收益滿意度均比上一年度降低,尤其是印度和泰國的下滑幅度最為明顯。但中國市場一枝獨秀,成為唯一一個收益滿意度上升的國家。一家普通機械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中國迅速從2019年度末的新冠疫情中擺脫出來,中國政府也給予外資企業極大的財政支援,(所以我們)對中國的好感有所增加。”
不少企業指出,他們在中國開展的業務運轉順暢,“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國內的訂單”。部分電機和電子零部件、運輸機械等企業表示正在研究向中國市場引進工廠自動化系統。調查還顯示,在中國市場新冠疫情對供應鏈影響最嚴重的時期是2020年4月-5月期間,但目前這種影響已經基本消除。日本企業也採取了一系列確保供應鏈安全的應對措施,包括“確保和新增週轉資金(133家)”“確保同一産品擁有多個生産基地(123家)”“對生産工序自動化、省人化進行投資(122家)”“強化當地採購和銷售(118家)”等,有些企業還表示要“研究強化庫存管理和增加庫存”“在中國國內確保多個基地”“通過地産地銷縮短供應鏈”等。
以上這些有利因素,直接促使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現有規模及今後增長性的期待穩步上升,他們對中國市場的直接投資實際金額也大幅增加。
這一調查結果也從企業代表處得到了印證。出席當天論壇的AGC株式會社執行董事、AGC集團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在題為“日企對在華投資的思考”的演講中指出,由於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並仍在快速增長的製造業、擁有經過長年發展和消費升級、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雲集了世界各國優秀企業的投資市場,不斷增加對創新、數字化、新基建等方面的投入,並通過抗疫展現出了強韌的風險應對機制等,這一切因素將中國打造成了一個充滿魅力的投資環境。日本企業應該從變化中發現機會,與中國企業加強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各自發揮比較優勢,構建良性互補的關係。
日企在華的實際投資情況亦是如此。疫情衝擊導致全球市場萎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凸顯。據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張屹介紹,特別在擁有佔全國1/4的經濟總量、2.4億最具消費能力的人口的長三角地區,世界級城市群的市場潛力正在加快釋放。乙太倉市為例,目前在太倉落戶的日本企業數量達到了約200家,投資總額已超20億美元,南韓企業80余家、總投資額近10億美元。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説,今後,太倉市政府還將進一步做好政策服務、載體完善、要素保障等工作,全力構築最優營商環境、打造最強比較優勢,歡迎更多跨國企業在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物貿總部經濟、航空航太、生物醫藥等領域與太倉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
論壇現場還進行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中日韓企業一共簽約24個項目,總投資達106.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