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4日訊(記者 林伊人)近日,中國網記者跟隨“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網路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江西省信豐縣油山鎮坑口村。坑口村有17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共826戶3594人,是贛粵邊遊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所在地,保留有滴水壟指揮中心舊址、廣東省委舊址、贛南特委舊址等一大批紅色遺址,被列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
陳毅在坑口村寫下了著名的《贛南遊擊詞》,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鬥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以此描述遊擊戰爭期間,軍民之間的革命感情。
當時坑口村村民與敵人鬥智鬥勇、為紅軍送補給的故事也流傳下來,“村民們想方設法地支援紅軍。缺糧,就把糧食藏在竹竿裏挑上山;缺鹽,就用鹽水浸泡棉衣,再把衣服穿上山。”坑口村黨支部書記李遊勝説。
坑口村杉山下小組廣場中的遊擊戰爭主題紀念雕像。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遊擊戰爭期間,中國共産黨緊密聯繫群眾、保護群眾的利益,也深得群眾的支援。如今,在黨員的帶動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坑口村實現了脫貧致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李遊勝向記者介紹,“兩不愁、三保障”是實現脫貧的基本要求,也是底線,“一方面,要確保貧困戶夏天有薄衣、冬天有厚衣,並且有衣服可更換。另一方面,要確保貧困戶不挨餓,還能吃上肉和蛋。”
為了讓貧困戶持續增收,信豐縣對有勞力的貧困戶,通過發放交通補助、與企業合作等方式幫助他們就業,還會設置簡單的公益性崗位,讓弱勞力的貧困戶就業。同時,制定産業幫扶政策,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種養産業實現致富。
“養蜂每箱補助150元、種植蔬菜每畝補助600元、養牛每頭補助800元、養雞每羽補助5元……”李遊勝向記者細數了縣鄉的産業幫扶政策。其中,養蜂産業生産的蜂蜜,也是坑口村的消費扶貧産品。李遊勝説,“2016年,村裏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目前成員有70多戶,去年收入300多萬元。我們會將生産的蜂蜜送到贛州檢測,所有産品都有合格證,還註冊了商標,集中向超市供應。”
在幫扶政策上,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合作社會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還會幫助他們銷售蜂蜜。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貧苦戶 ,合作社會給每戶分10個蜂箱,由合作社負責養殖,再按照貧困戶70%、合作社30%分成,這些貧困戶每人每年可以新增1575元的收入。
坑口村村民朱恩銀一家三口原是貧困戶,朱恩銀患有輕微精神病,妻子在家務農,家中還有一位年邁的母親,朱恩銀的打工收入是家中的全部經濟來源。
坑口村黨員幹部為幫助朱恩銀脫貧,多次與他深入溝通。最終,朱恩銀和妻子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決定憑藉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參與了村裏的養蜂産業,再加上打工的收入,年收入從5000元提高到3萬多元。“現在我們腰桿子挺起來了,再也沒有那種因為自己是貧困戶而自卑的感覺了。”朱恩銀説。
2020年,坑口村養蜂2600多箱,還在駐點單位的扶持下,新建了300多畝高標準臍橙産業園、150畝蔬菜産業基地。除了種養産業,坑口村還大力發展光伏産業和場外造林等實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2020年,坑口村脫貧,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33萬元,每人平均收入7800元。
為保障義務教育,坑口村發放教育獎補資金、爭取愛心人士捐助;為保障住房安全,坑口村改造土坯房、新建磚混房。在該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和民政醫療救助“四道醫療保障線”的政策支援下,貧困患者住院自付不超過10%的費用,基本醫療也得到了保障。
坑口村杉山下小組的木材集中堆放、家禽集中圈養處。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脫貧後,坑口村就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展開了積極的探索。2020年,坑口村在杉山下小組建設“遊擊聖地”鄉村振興點,集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解決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黑臭水溝等環境問題,街道上增設了垃圾箱。並且,有效利用土坯房整治後的空閒地,設立木材集中堆放、家禽集中圈養處,堆放木材20戶、集中圈養家禽26戶。
鄉村振興點建設讓杉山下小組的村容村貌更加美麗,也讓村民提升了環境意識,為坑口村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建設樣板。
贛南遊擊詞主題園景區。中國網記者 林伊人 攝
下一步,坑口村還將依託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2020年,信豐縣委、縣政府在坑口村新建贛南遊擊詞主題園,景區規劃面積2400畝,總投資3.43億元。同時,依託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培訓。目前,已經開展各類培訓50多期,培訓超過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