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1日訊(記者 林伊人) 5月的贛南,正值雨季,中國網記者跟隨“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網路主題宣傳採訪團,踏雨而來,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長岡鄉長岡村,感受這裡的黨民魚水情。

長岡村是原蘇區模範鄉長岡鄉的駐地。蘇區時期,長岡鄉的黨員幹部在政治學習、軍事訓練、執行勤務、參軍參戰、遵紀守法、購買公債、節省糧食、發展生産、移風易俗、優待紅屬等十個方面帶頭,被毛澤東同志稱讚為“創造了第一等工作”。

曹承鳳家的三棟房子,中間為蘇區時期修建的土坯房。長岡村黨總支部供圖

一棟房子 見證為民初心不變

在長岡村村民曹承鳳的家中,記者聽她講述了長岡村這些年的變化。曹承鳳説,80年代,一遇大雨經常停電,一停就是一宿,要到第二天才會重新來電,“前天晚上,只停了一下電,馬上就來電了。”

記者了解到,除了改電網,2017年以來,長岡村累計投入超過760萬元,實施改水、改路、改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還通上了4G 網路。

“黨對我們老人很好,現在每個月能拿到100多元的補貼,大家都在享受晚年。”曹承鳳説,白天年輕人外出打工,無法照顧老人,村裏還會為老人們提供營養午餐,“黨方方面面都為我們想到了,千方百計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曹承鳳説,如今長岡村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土坯房已經幾乎看不見了,“你看,村裏現在跟城市裏差不多!”而曹承鳳家,仍保留著一棟特殊的土坯老房子。

1932年,曹承鳳丈夫馬光松的爺爺馬榮海家不慎失火,茅草頂的土坯房被燒掉一間半。馬榮海是個貧農,哪蓋得起新房?又逢梅雨季節,屋不避雨,一家人又要住到哪?當時的鄉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昌寶聞知此事,立即發動群眾捐錢、出力,幫助馬榮海蓋房子。幾天后,馬榮海的房子便修建好了。這件事還被毛澤東同志寫入了著名的《長岡鄉調查》。

曹承鳳告訴記者,爺爺馬海榮銘記黨恩,投身革命,是一位秘密交通員。馬海榮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參加了紅軍長征。曹承鳳的公公馬蘭章負傷回到家鄉,哥哥馬桂章卻犧牲在長征途中。

1982年,曹承鳳和丈夫馬光松分到了兩間青磚房。老房子閒置下來,夫妻倆打算將它修繕一番,但算下來需要200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如果不修,飽經風霜的土坯房又十分危險。

曹承鳳猶豫了,也想過將老房子拆掉,但馬光松的態度非常堅決,“這棟房子不能拆!這個房子是蘇區幹部給我們建的,是黨對我們的好,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棟房子不是老馬家的,而是千千萬萬的百姓的,代表了黨對群眾的關心。”老房子就此留了下來。

丈夫馬光松去世後,曹承鳳仍守著這棟老房子,講著它的故事,“我跟孩子們説,你們要知道老房子的來龍去脈,要知道你們的爺爺是紅軍,你們是紅軍的後代。”曹承鳳説。

黨建引領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馬海榮的房子見證了長岡村的變化,也見證了中國共産黨為民的不變初心。長岡村黨總支書記廖明告訴記者,長岡村有63名黨員,下設2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長岡村賦予蘇區時期“十帶頭”新內涵,大力開展新時代農村黨員幹部“十帶頭”,即帶頭遵紀守法、發展産業、整治環境、孝老敬親、尊禮守信、移風易俗、團結互助、志願服務、樹立正氣、維護穩定,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39歲的鐘壽濤,2018年入黨,是村裏新屋組的小組長,小組共有38戶。鐘壽濤在村裏生産生活中,時刻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去年春耕,正值疫情,很多地方沒能堅持種植兩季水稻。為了保證糧食生産,鐘壽濤去到每家每戶,勸説大家適時種植一季稻,“手裏有糧,心中不慌!”

春耕後,鐘壽濤還會帶領小組清理水渠道,“我們按照‘在家的出人工,不在家的出30元’進行工作。有人問我,‘沒有種地,為什麼還要交30元?’,我向他解釋,‘你在我們的小組,你就有一份責任’。”鐘壽濤會用這些錢為出人工的村民買份“工作餐”,因為“他們幫不在家的人做了工作”。

鐘壽濤還會組織一些公益活動,比如,通過組內自願捐款,為中秋節兒女在外打工、獨自在家的老人安排節日活動。“我們是為集體利益,而不是為個人利益。只要沒有私心,大膽去做,就一定會有人支援我們。”鐘壽濤説。

提起鐘壽濤,長岡村駐村第一書記程亮亮告訴記者,當時村裏規劃建醫院、修快速通道,需要徵用鐘壽濤的地,他二話不説帶頭支援村裏建設。去年疫情期間,鐘壽濤第一時間站出來報名做志願者,在哨卡堅守到淩晨三點,第二天只要覺得“還頂得住”,就繼續來站哨。“長岡村還有很多像鐘壽濤一樣的年輕黨員,疫情期間,他們紛紛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捐錢、捐物,還會送水、送水果到哨卡。”程亮亮説。

“如何更好地用更加年輕、開闊的眼光去謀劃村裏的發展,為村民謀幸福,是我們這一輩年輕的共産黨員需要去思考的問題。”31歲的程亮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