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1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5月21日發表《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

白皮書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目前已脫貧人口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發展特色産業,找準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青稞和牦牛産業,推廣“藏青2000”“喜瑪拉22”“帕裏牦牛”“類烏齊牦牛”“崗巴羊”等優良品種,提高單産水準。扶持深加工,創新産品供給,擴展産業鏈。2020年,西藏共有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62家,農畜産品加工業總産值57億元,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通過“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方式,不斷提高專業化水準和生産效率,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推進電商扶貧,量身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整區推進模式,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79億元,帶動特色農産品網上銷售,促進農牧民增收就業,助力脫貧攻堅。

重點發展旅遊業,創新升級“藏文化體驗遊”,打造“最美318線”,推出“冬遊西藏”等。截至2020年,西藏農牧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鄉村旅遊就業8.6萬人(次),年每人平均增收4300余元。發展文化産業,扶持傳統文化的市場化開發,唐卡、塑像及傳統手工技藝如紡織、服飾、家居裝飾等供需兩旺,已形成頗具規模的新興産業。建成各級各類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産值超過60億元,年均增長率15%。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整合涉農資金753.8億元用於脫貧攻堅,實施産業扶貧項目3037個,直接帶動23.8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發放貼息貸款647.68億元、小額信貸63.32億元,為産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2008年以來,累計下達資金36.18億元,支援西藏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39.97萬戶,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告別了破舊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房。對於部分鰥寡孤獨等無力改造住房的特困群眾,通過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修繕加固現有閒置公房等方式,兜底解決其住房安全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易地搬遷,改善生産生活條件。西藏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藏東橫斷山區等海拔高條件差、遠離腹心市場的地區,易地搬遷成為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了以扶貧脫貧為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産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人自願搬遷。全區産業扶貧資金的5%用於安置點産業發展,確保每個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堅持扶貧先扶志扶智,培育內生動力。堅持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傾斜政策,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西藏已全面建成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政策達40項,資助範圍實現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目前,教育“三包”經費標準提高到年生均4200元,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輟學生動態清零。推動高校面向農牧區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招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十三五”期間累計資助在校貧困大學生4.67萬人次。結合市場需求和貧困群眾意願,開展建築、生活服務、食品加工、汽車維修、護理、手工藝等職業技術教育,為貧困人口提供相對穩定和報酬更高的就業機會。

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實現兜底保障。西藏對11.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10164元和4713元,農村分散供養和城鄉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7070元、13213元;臨時救助平均水準提高至4334元/人次。在74個國家級貧困縣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改善6至24月齡兒童營養狀況。

實施“強基惠民”工程,創新結對幫扶措施。2012年至2020年,連續9批選派幹部19.33萬餘人次開展駐村幫扶。各級幹部與所有貧困縣、鄉、村、建檔立卡戶結對幫扶,為貧困地區産業發展和貧困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等提供一對一幫助。

截至2020年底,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實現村村通郵,行動通訊網路全覆蓋,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各類産業蓬勃發展,邊民生産生活水準明顯提升。

(編輯:彭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