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8日訊(記者李智)從2020年到2021年,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口罩就從東西方文化爭執的焦點變成了生活必需品。出生並成長在北京的楊先生告訴記者,以前覺得戴口罩只是為了應對惡劣天氣,現在戴口罩則是安全感的來源,“如果出門忘戴口罩,就會感到格格不入。”
同樣的感慨還發生在南韓,“戴口罩對我來説是一件大事,”南韓首爾市民劉昇基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坦言。由於鼻炎,戴口罩曾讓他感到難以呼吸。但過去一年多的經歷讓他逐漸習慣了戴口罩,他説,如果哪天出門忘記戴還會被別人盯著看,“感覺很尷尬”。
與亞洲國家對口罩的接受速度相比,一些歐美國家則略顯遲鈍。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3日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西方世界幾乎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出門,偶爾有幾個來自亞洲國家的觀光客戴著口罩走在街上還會引人側目。
然而,隨著疫情在全球肆虐,曾經“隔岸觀火”的部分西方國家逐漸理解了“唇寒齒亡”的道理。在中國,從疫情一開始,各地就迅速推廣普及勤洗手、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研究證實,佩戴口罩可顯著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積極佩戴口罩甚至可以降低普通感冒的發生率。
口罩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第一項“武器”,各國紛紛出臺“口罩令”,強制要求民眾在某些場合戴口罩。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的卡靈頓博士表示,口罩能降低由於咳嗽或是打噴嚏所産生的“飛沫”感染風險,同時,也可以減少從手到嘴的傳播感染。英國2016年所作的一次調查顯示,人們每小時平均有意無意碰觸臉部23次。
疫情暴發幾個月後,中國在大方向上逐漸控制住了國內疫情形勢。此後,很少再出現大面積暴發,而以零星散發的形式居多。與此同時,很多西方國家卻陷入被動局面,不得不一次次發佈“封城令”“宵禁令”等。顯著的對比讓西方國家認識到,中國的“口罩普及”是科學的。
相較于戴口罩等措施的防範性質,疫苗則是人類主動進攻病毒的體現。在全球化背景下,病毒大流行加速,人們對於控制疫情的決心也隨之加速。疫苗被寄予厚望,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第二項“武器”。
今年3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發佈調查報告指出,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在14個國家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民眾對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在一半以上國家呈上升趨勢,多數國家受調查者對疫苗副作用的擔憂呈下降趨勢,總體上有近58%的受調查者表示願意接種新冠疫苗。
截至目前,中國、印度、俄羅斯、英國和美國都已開發出新冠疫苗,還有些疫苗則是由跨國團隊開發。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注射的各種疫苗總計超過3億劑。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創歷史紀錄。
在中國,不少地方的居民都通過不同渠道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種。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消息,截至3月14日,全國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次。目前,中國正在按照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接種,穩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蓋率。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並正在無償向69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中國加入了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承諾首批提供1000萬劑疫苗。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稱,從拉美到非洲,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寄希望於中國新冠疫苗。中國政府鼓勵並支援企業向願意購買中國疫苗的國家出口疫苗,同時向不富裕的國家援助疫苗。
在中國提供的疫苗運抵之時,包括巴基斯坦、赤道幾內亞、塞爾維亞等多國領導人予以積極評價,對中國政府表示衷心感謝。此外,他們還堅決反對某些西方國家利用疫苗搞“地緣政治”的行徑。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13日在接受本國電視臺採訪,被問及歐盟計劃推出“疫苗護照”可能不會認可中國疫苗的問題時,以“糟糕”和“可恥”兩個詞作為回應。他還強調,“我將接種中國疫苗,特別是現在聽説(歐盟)可能會作出這種決定之後。”
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正在世界各地鋪開。有的國家忙著囤積疫苗,有的則在保障自身國民利益的同時,積極幫助其他國家。無論如何,疫苗已經成為人類遭遇新冠疫情後最為關注的“科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