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網站截圖。

中國網8月6日訊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交通運輸部日前下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發展智慧高速動車組,開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研製和試驗。

《指導意見》強調,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資訊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準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路、北斗時空資訊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路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慧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慧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準居世界前列。

《指導意見》提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智慧公路,推動先進資訊技術應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作管理等全要素、全週期數字化水準。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推進車路協同等設施建設,豐富車路協同應用場景。推動公路感知網路與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在重點路段實現全天候、多要素的狀態感知。應用智慧視頻分析等技術,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雲控平臺。依託重要運輸通道,推進智慧公路示範區建設。鼓勵應用公路智慧養護設施設備,提升在役交通基礎設施檢查、檢測、監測、評估、風險預警以及養護決策、作業的快速化、自動化、智慧化水準,提升重點基礎設施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能力。建設智慧服務區,促進融智慧停車、能源補給、救援維護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作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平臺建設。

智慧鐵路。運用資訊化現代控制技術提升鐵路全路網列車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智慧化水準。建設鐵路智慧檢測監測設施,實現動車組、機車、車輛等載運裝備和軌道、橋隧、大型客運站等關鍵設施服役狀態線上監測、遠端診斷和智慧維護。建設智慧供電設施,實現智慧故障診斷、自愈恢復等。發展智慧高速動車組,開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研製和試驗。提升智慧建造能力,提高鐵路工程建設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開展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智慧化建造等研發應用。

智慧民航。加快機場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設施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用、協同高效、智慧運作的智慧機場。鼓勵應用智慧化作業裝備,在智慧運作監控、少人機坪、機坪自主駕駛、自助智慧服務設備、智慧化行李系統、智慧倉儲、自動化物流、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視頻分析等領域取得突破。推進內外聯通的機場智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發展新一代空管系統,推進空中交通服務、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智慧化。推動機場和航空公司、空管、運作保障及監管等單位間核心數據互聯共用,完善對接機制,搭建大數據資訊平臺,實現航空器全球追蹤、大數據流量管理、智慧進出境排隊、區域管制中心聯網等,提升空地一體化協同運作能力。

智慧航道。建設航道地理資訊測繪和航行水域氣象、水文監測等基礎設施,完善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支撐全天候複雜環境下的船舶智慧輔助航行。建設高等級航道感知網路,推動通航建築物數字化監管,實現三級以上重點航段、四級以上航段重點通航建築物運作狀況實時監控。建設適應智慧船舶的岸基設施,推進航道、船閘等設施與智慧船舶自主航行、靠離碼頭、自動化裝卸的配套銜接。打造“陸海空天”一體化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

智慧港口。引導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庫場改造,推動港口建設養護運作全過程、全週期數字化,加快港站智慧調度、設備遠端操控、智慧安防預警和港區自動駕駛等綜合應用。鼓勵港口建設數字化、模組化發展,實現建造過程智慧管控。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開展智慧航運應用。建設船舶能耗與排放智慧監測設施。應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電子單證、業務線上辦理、危險品全鏈條監管、全程物流可視化等。

智慧郵政。推廣郵政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化分揀設施、機械化裝卸設備。鼓勵建設智慧收投終端和末端服務平臺。推動無人倉儲建設,打造無人配送快遞網路。建設智慧冷庫、智慧運輸和快遞配送等冷鏈基礎設施。推進庫存前置、智慧分倉、科學配載、線路優化,實現資訊協同化、服務智慧化。推廣智慧安檢、智慧視頻監控和智慧語音申訴系統。建設郵政大數據中心。開展新型寄遞地址編碼試點應用。

智慧樞紐。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智慧化升級,推廣應用道路客運電子客票,鼓勵發展綜合客運一體銜接的全程電子化服務模式,推動售取票、檢票、安檢、乘降、換乘、停車等客運服務“一碼通行”。推動旅客聯程運輸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建設智慧聯程導航、自助行李直挂、票務服務、安檢互認、標識引導、換乘通道等服務設施,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引導建設綠色智慧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多式聯運等設施,提供跨方式、跨區域的全程物流資訊服務,推進樞紐間資源共用共用。推進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智慧化升級,鼓勵開展倉儲庫存數字化管理、安全生産智慧預警、車輛貨物自動匹配、園區裝備智慧調度等應用。鼓勵發展綜合性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引導農村智慧物流網路建設。

新能源新材料行業應用。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鼓勵在服務區、邊坡等公路沿線合理佈局光伏發電設施,與市電等並網供電。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和樞紐場站推進智慧照明、供能和節能改造技術應用。推動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和船舶受電設施改造,著力提高岸電使用率。鼓勵船舶應用液化天然氣、電能等清潔能源。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在港口和導助航設施等領域應用。推動長壽命、可迴圈利用材料在基礎設施建造、生態修復和運作維護領域應用。

《指導意見》還提出,助力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等協同應用。結合5G商用部署,統籌利用物聯網、車聯網、光纖網等,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公共資訊基礎設施協調建設。逐步在高速公路和鐵路重點路段、重要綜合客運樞紐、港口和物流園區等實現固移結合、寬窄結合、公專結合的網路覆蓋。協同建設車聯網,推動重點地區、重點路段應用車用無線通信技術,支援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在重點橋梁、隧道、樞紐等應用適用可靠、經濟耐久的通信技術,支撐設施遠端監測、安全預警等應用。積極推動高速鐵路5G技術應用。面向行業需求,結合國家衛星通信等設施部署情況和要求,研究應用具備全球寬頻網路服務能力的衛星通信設施。

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能力,推動衛星定位增強基準站資源共建共用,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服務。推動在特長隧道及幹線航道的信號盲區布設北斗系統信號增強站,率先在長江航運實現北斗系統信號高品質全覆蓋。建設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地理資訊地圖,整合行業北斗系統時空數據,為綜合交通規劃、決策、服務等提供基礎支撐。推進北斗系統短報文特色功能在船舶監管、應急通信等領域應用。探索推動北斗系統與車路協同、ETC等技術融合應用,研究北斗自由流收費技術。鼓勵在道路運輸及運輸服務新業態、航運等領域拓展應用。推動北斗系統在航標遙測遙控終端等領域應用。推進鐵路行業北斗系統綜合應用示範,搭建鐵路基礎設施全資産、全數據資訊化平臺,建設鐵路北斗系統地基增強網,推動在工程測量、智慧工地等領域應用。推動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基礎設施建設、運作維護等領域應用。

網路安全保護。推動部署靈活、功能自適、雲網端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內生安全體系建設。加快新技術交通運輸場景應用的安全設施配置部署,強化統一認證和數據傳輸保護。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建設集態勢感知、風險預警、應急處置和聯動指揮為一體的網路安全支撐平臺,加強資訊共用、協同聯動,形成多層級的縱深防禦、主動防護、綜合防範體系,加強威脅風險預警研判,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切實推進商用密碼等技術應用,積極推廣可信計算,提高系統主動免疫能力。加強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和分級分類保護,落實數據容災備份措施。

數據中心。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數據中心,注重分類分層佈局,推動跨部門、跨層級綜合運輸數據資源充分匯聚、有效共用,形成成規模、成體系的行業大數據集。推動綜合交通運輸公共資訊資源開放,綜合運用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數據資源,深化行業大數據創新應用,以數據資源賦能交通運輸發展。

人工智慧。持續推動自動駕駛、智慧航運、智慧工地等研發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智慧航運測試基地,豐富不同類型和風險等級的測試場景,完善測試評價體系,提升測試驗證能力。圍繞典型應用場景和運營模式,推動先導應用示範區建設,實施一批先導應用示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