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 | 建言中國035

發佈時間: 2020-05-27 16: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編者按】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提出了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但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難題和短板不少,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提案建議: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建設黃河高品質發展生態經濟帶,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全流域高品質發展的。

 

《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

提案原文:

黃河哺育了沿線9省區億萬中華兒女,是維護西北生態安全、華北生態穩定的生態血液。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提出了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如何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實現綠色轉型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難題和短板:

一是流域生態保護任務艱巨。雖然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植被恢復和保護等取得重大進展,但生態脆弱、水資源匱乏的問題並未根本改變。加上沿黃地區採礦、化工、冶金等産業規模大,從秦嶺、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到山西三維集團污染事件,再到騰格裏沙漠污染問題,生態環保問題易發多發。

二是流域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較低,區域差異性較大,經濟增長疲弱之勢明顯,與長三角、珠三角省市的差距呈進一步拉大,地方政府上項目發展經濟的衝動強烈。

三是新舊動能轉換緩慢。黃河流城9省區産業同質化程度高、經濟關聯度低,缺乏統一規劃和統籌。沿黃很多地區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在材料、初級産品等産業鏈前端,未形成産業鏈和集群。存在經濟實力不足、技術創新不足、人才積累不足、産業培有不足的問題。

四是外向型經濟實力弱。沿黃河9省區大多深處內陸,交通不便,對外開放晚,市場意識不強,發展動力不足。

五是城鄉居民收入水準低。2019年,全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2359元和16021元,而沿黃9省區中除山東省外,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最低的甘肅省分別僅為32323元和9629元。

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要組織開展黃河生態環境治理規劃研究,樹立“一盤棋”思想,統籌謀劃黃河生態環境治理,黃河流經的九省區要在生態環境保護一個政策、一個標準的前提下開展綜合治理工作。

二是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上中下游協同推進“分級治理、共同治愈”的全流域生態大治理和大保護工作。通過對黃河流域的地理條件和地域環境分析,因時而治、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安排實施一批重大保護和修復項目,加大資金支援力度。

三是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建議儘快組建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機制,由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部門和沿黃九省區政府共同參與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規劃政策、標準規範等制定,推動全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管理、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等生態治理工作。

四是把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把水環境品質的改善情況納入考核內容,嚴守生態紅線,對劃入生態紅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應當不開發或少開發,給自然以生長、修復的空間。

五是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跨界斷面水質水量雙控,統籌考慮水生態服務貢獻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和推廣黃河流域水權交易機制,組建黃河流域水權交易中心;建立灘區生態移民和農田休耕補償機制。

六是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黃河保護法》等黃河流域相關法律法規工作,為流域系統性保護治理提供長遠立法保障;強化流域生態環境統一監管,推進流域上下游水生態環境資訊共用、預警機制建設。

七是啟動建設黃河高品質發展生態經濟帶,推進流域九省區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質發展路徑,促進黃河流域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推動該流域發展生態綠色産業,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富民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推薦閱讀:

為製造強國培養能工巧匠 蘇華建議單獨設職教高考 | 建言中國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