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12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大摩擦”與“大調整”的世界經濟在北京舉行。中國網記者 張艷玲 攝

中國網12月15日訊 (記者 張艷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今日發佈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大摩擦”與“大調整”的世界經濟。報告指出,大摩擦將帶來大調整,現有經濟全球化規則將面臨重構,貿易摩擦及衝突必將帶來次貸危機以來“大平庸”週期的延展。走經濟的內外平衡發展道路是世界經濟的大勢所趨。

報告指出,2018年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全球發展方式的衝突、發展規則的衝突和經濟增長極競爭的衝突,現有經濟全球化規則將面臨重構,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面臨幾十年來最深刻的變革。貿易摩擦及衝突已成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不確定性,必將帶來次貸危機以來“大平庸”週期的延展。

報告稱,大摩擦將帶來大調整。大摩擦是逆全球化,大調整意味著經濟全球化的重塑,本質是貿易和投資規劃的政治化,世界經濟存在被割裂成不同貿易和投資集團的風險。

報告提出,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是未來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為這賦予了特朗普政府加大“美國優先”的對外政策的底氣。為了延長此輪美國經濟景氣週期的長度,延緩美聯儲加息是特朗普政府宏觀政策的要點。特朗普政府傾向於採取工資上漲(利於消費)+低油價(降低通脹)的政策組合來減緩通脹壓力。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國際的油價將處於中低位運作。

2018年最後一次是否加息存在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速度和幅度的下降,意味著2019年新興市場的境況要好于2018年。在美聯儲處於加息通道時,貨幣政策的作用將遠不如財政政策,“雙稅收”(企業稅負和關稅)競爭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赤字經濟成為“時尚”。

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會導致全球貿易投資限制規則的提高,限制和阻礙了技術貿易和技術擴散,維持其技術壟斷。經濟全球化的重塑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技術貿易的稀缺性增加。

報告指出,走經濟的內外平衡發展道路是世界經濟的大勢所趨,但特朗普靠貿易摩擦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經濟的外部不平衡問題。特朗普採取“先破後立”策略重塑經濟的全球化,必將對世界貿易和投資者産生負面影響,世界貿易增速會繼續處於較低增速階段。

報告建議,更大程度地擁抱全球化是發展中國家唯一的應對之策。只有更大的開放,更多參與形成和採納地區或國際標準,才能更好地應對“大衝突與大摩擦“。要走平衡的發展之路,更加重視內需,還要開拓新市場。

技術將變得更加稀缺,自主創新將成主旋律。報告指出,增加研發、提高研發水準、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是提升技術的關鍵因素。

報告還指出,在貿易摩擦背景下,靈活的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能有效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的競爭力。財政政策將是降低企業負擔、補經濟短板、刺激新增長點的核心政策手段;貨幣政策的關注點要放在關注匯率波動和提供市場正常流動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