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經龍裝《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中國網新聞10月24日訊 (記者 蘇向東) 始於唐代、早已失傳的“龍鱗裝”技藝今天首次亮相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
在文博會朝陽分會場第二屆懋隆文化藝術節上,一場由“龍鱗裝”和景泰藍、玉雕等非遺文化精品共同構成的“日用即道,致敬非遺”主題展正在熱展。
在展出的眾多藏品中,一套八函、總高1.23米的經龍裝《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格外引人注目。這正是由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曉棟精心製作的“龍鱗裝”藝術珍品。
據介紹,“龍鱗裝”始於唐代,是中國傳統書籍裝幀形式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其技藝早已失傳。唯一傳世的“龍鱗裝”實物《刊謬補缺切韻》現藏于故宮博物院。非遺傳承人張曉棟嘔心瀝血不懈探索多年,終於讓這門古老技藝的風采重現當代。
《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首次以經龍裝的裝幀形式將120回木活字版程甲本《紅樓夢》及230幅清代孫溫繪《紅樓夢》收錄其中,是張曉棟及其團隊歷時四年半結合傳統的龍鱗裝、經拆裝再造《紅樓夢》的又一書籍藝術珍品。全書展開約100米長卷宛如一條五彩真龍,完美地將典籍、書法、繪畫、裝幀技藝融于一體,是匠人之心對經典文學作品和裝幀藝術的最高禮讚,為觀者帶來一種全新的閱讀品鑒體驗。
和“龍鱗裝”典藏版紅樓夢一起展出的兩件景泰藍展品,讓喜歡清裝劇《甄嬛傳》的年輕人倍感眼熟:它們曾多次在劇中伴隨甄嬛和華妃共同出鏡,其中一件更是作為歡宜香的存放容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兩件展品就是倣古琺瑯嵌玉方爐和景泰藍象足爐,除去在《甄嬛傳》中屢次現身之外,在伴隨年輕人成長的《還珠格格》裏,也有它們的身影。
同期舉辦的還有“致敬生活,彩色人文”大展。數百幅由懋隆人文教育基地的孩子們創作的藝術作品讓觀眾耳目一新。這些作品以引發家庭共同參與美的創意為目的,將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與“文化元素、傳統理念”相結合,學生們通過自己的雙眼,發現二十四節氣中美食、顏色、吉祥符號、傳統器物等豐富的文化資訊,再通過自己的雙手“混搭”成藝術作品,共同表達“日用即道,法道自然”的意願。